近日,知名拆解機構iFixit發布了針對蘋果最新旗艦機型iPhone 17 Pro的深度拆解報告,通過維修視角揭示了這款設備的內部構造與設計創新。拆解團隊從后蓋開啟維修流程,發現該部件通過熱熔膠與機身固定,維修人員需先加熱軟化膠層,再借助吸盤和翹片分離玻璃后蓋。移除一顆固定螺絲及無線充電排線后,后蓋即可與機身完全分離。
屏幕拆卸環節中,維修人員采用類似方法加熱軟化邊框膠體,隨后用專業工具取下屏幕組件。斷開排線固定螺絲后,內部結構顯露無遺。最引人注目的是全新設計的"電池托盤",其覆蓋面積超過電池本體,不僅包裹主板區域,表面還涂覆石墨烯散熱層。該托盤通過可拆卸粘膠固定電池,維修時僅需對底部金屬條施加12V電壓即可解除粘合,配合鋼殼電池設計顯著提升了安全性。
進一步拆解發現,電池托盤內置VC均熱板技術,通過密封金屬腔體內的去離子水實現高效散熱。當設備溫度升高時,液體汽化帶走熱量,冷卻后重新液化形成循環,有效降低機身溫度。實驗數據顯示,搭載該技術的iPhone 17 Pro在高負載場景下溫度控制優于前代,但此類散熱方案在安卓陣營已應用多年。
主板區域采用堆疊式設計,拆解前需先移除后置攝像頭模組。維修過程中,技術人員必須手動翻轉主板才能斷開毫米波排線等連接。雙層主板內置A19 Pro芯片、N1 Wi-Fi模塊及高通基帶芯片,組件布局緊湊但維修路徑復雜。特別是底部USB-C接口更換,需要拆卸多達22顆固定螺絲,被iFixit評價為"過度工程化"設計。
在耐用性測試環節,顯微鏡觀察顯示相機模組邊緣存在設計缺陷。加州理工州立大學專家指出,該區域陽極氧化層附著力不足,當手機與鑰匙等硬物摩擦時,鋒利邊緣結構易導致"剝落"現象,形成可見劃痕。這與iPhone 16 Pro的耐磨表現形成對比。
綜合評估顯示,iPhone 17 Pro的可維修性得分為7分(滿分10分)。雖然蘋果提供了官方維修指南,且部分設計考慮了維修需求,但復雜的內部結構導致維修效率降低。相較于iPhone Air系列,其拆解難度有所提升,不過鋼殼電池與模塊化設計仍為維修留下操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