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舉辦的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發表了關于人工智能發展的深度演講。他明確指出,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已不再是理論上的可能性,而是正在成為現實,但這僅僅是人工智能演進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終極目標在于發展出能夠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類的超級人工智能(ASI)。
吳泳銘詳細闡述了從AGI邁向ASI的三大階段。他提到,第一階段為“智能涌現”,AI通過學習海量人類知識,具備了泛化智能,能夠理解人類意圖,解答問題,并展現出推理能力。目前,AI已逼近人類各學科測試的頂級水平,為解決實際問題創造了可能。
進入第二階段“自主行動”,AI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拓展。它不再局限于語言交流,而是能夠在真實世界中行動,拆解復雜任務,使用和制作工具,與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進行交互。這一階段,AI將快速滲透到物流、制造、軟件、商業等多個行業領域,極大提高生產力。
第三階段則是“自我迭代”,AI通過連接物理世界并實現自學習,最終實現“超越人”。吳泳銘強調,這一階段的關鍵在于AI能夠直接從物理世界獲取更全面、更原始的數據,并通過自主學習不斷優化和升級模型,從而創造出比人類更聰明的東西。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阿里云制定了明確的戰略路徑。作為“全棧人工智能服務商”,阿里云將通過兩大核心路徑推進AI戰略。一方面,通義千問將堅定開源開放路線,致力于打造“AI時代的Android”,為全球開發者提供強大的模型支持。另一方面,阿里云將構建作為“下一代計算機”的超級AI云,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網絡,滿足海量計算需求。
吳泳銘還透露,阿里巴巴正在積極推進一項為期三年、總投資達3800億的AI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并計劃持續追加投入。他預計,到2032年,與2022年這個生成式AI的元年相比,阿里云全球數據中心的能耗規模將提升10倍,以應對ASI時代對算力的巨大需求。
在演講中,吳泳銘對AI的未來發展充滿了樂觀。他認為,隨著AI技術的不斷演進和各行各業需求的爆發,AI將催生IT產業的巨大變革。大模型將成為下一代的操作系統,替代現有的OS地位,成為連接真實世界工具接口和用戶需求的中間層。同時,模型部署方式也將多樣化,運行在所有計算設備中,并具備可持久記憶和自我迭代的能力。
基于這樣的判斷,阿里云選擇了開放路線,通過通義千問的開源模型,全力支持開發者生態,與全球開發者共同探索AI應用的無限可能。吳泳銘表示,開源模型創造的價值和能滲透的場景將遠遠大于閉源模型,這是阿里云堅定選擇開源的重要原因。
吳泳銘還提出了超級AI云是下一代計算機的觀點。他認為,大模型是運行于AI Cloud之上的新OS,能夠滿足任何人的需求。未來,每個人都將擁有多個Agent,這些Agent將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和協同,需要海量的計算資源。而超級AI云將能夠承載這樣的海量需求,成為未來計算的主導力量。
在AI行業發展的速度遠超預期的背景下,阿里云正在全力打造一臺全新的AI超級計算機。這臺計算機將同時擁有最領先的AI基礎設施和最領先的模型,確保在阿里云上調用和訓練大模型時達到最高效率。吳泳銘表示,通過這樣的飽和式投入,阿里云將能夠推動AI行業的發展,迎接ASI時代的到來。
對于未來人類與AI的協作關系,吳泳銘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隨著AI越來越強,甚至超越人類智能能力的ASI誕生,人類和AI將形成一個嶄新的協同方式。未來,每個家庭、工廠、公司都將有眾多的Agent和機器人24小時為我們服務,人類將變得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