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暨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近日在廣西南寧落下帷幕。本屆盛會以“數智賦能發展,創新引領未來——以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新機遇助建命運共同體”為主題,首次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會務全流程,打造出一場具有鮮明數智特色的國際經貿盛會,標志著中國與東盟合作正式邁入“數智時代”。
走進南寧國際會展中心,人工智能的觸角已延伸至每個角落。開幕式現場,科大訊飛研發的訊飛同傳系統實現中文、英語、越南語等七種語言的實時轉譯,通過會場LED屏同步呈現多語種字幕。這項技術突破了語言壁壘,使來自東盟十國的參會代表能即時理解演講內容。新加坡貿工部高級政務部長劉燕玲在體驗后表示,由AI生成的宣傳片以創新形式展現了中國與東盟的緊密聯系,彰顯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探索。
為提升參會體驗,組委會推出的“AI東博”智能體成為本屆盛會的一大亮點。該系統整合智能云展、會議管理、行程規劃等17項功能,通過算法為參展商精準匹配潛在客戶,支持中英及東盟多國語言交互。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局長韋朝暉介紹,智能體不僅能規劃最優參會路線,還能通過圖像識別技術提供多語種展品解說,甚至協助安排商務洽談。越南參會代表梁瑞欣體驗后感慨:“智能助理讓復雜的參會流程變得輕松,仿佛置身未來世界。”
在展覽區域,人工智能技術從幕后走向臺前。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展示的“藍翼”土木建筑行業大模型,基于全產業鏈數據訓練,具備強大的行業推理能力。該模型已在30余個場景落地,其中無人機智能養護系統使高速公路運維效率提升超30%。集團副總經理陳重透露,通過“AI+”專項行動,企業正將數字化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動能。
消費級智能設備同樣吸引眼球。靈伴科技推出的RokidGlasses智能眼鏡重量不足50克,支持全手勢操控,可實現導航、翻譯、支付等日常功能。機器人展區則上演著“人機互動”: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與觀眾展開“拳擊對戰”,防爆機器人“天魁1號”演示危險環境偵察救援。為集中展示創新成果,組委會首次設立1萬平方米AI專館,華為、阿里云等近200家企業攜最新技術亮相。
東盟國家的參與為盛會注入多元活力。文萊展出AI醫療診斷系統,馬來西亞呈現綠色能源智能管理方案,泰國則帶來“數字經濟4.0”成果。泰國科技公司Mandala AI首席運營官查妮達表示,希望通過東博會拓展中國市場,同時學習中國企業的創新經驗。東盟秘書長高金洪指出,中國AI技術已滲透至農業、教育、醫療等多個領域,未來雙方合作空間廣闊。
中國以實際行動推動區域合作。科技部發布的《面向東盟人工智能賦能發展科技能力提升行動三年工作方案(2025—2027)》,明確將在技術交流、產業賦能、人才培養等領域深化合作。同期舉行的2025中國—東盟人工智能部長圓桌會議宣布,將建設人工智能應用合作中心,圍繞技術開源、產業對接、人才培育等開展具體合作。會議還啟動了“AI+”行動計劃,并發布一批合作成果。
系列配套活動進一步激發合作熱情。“AI行業大咖對話沙龍”匯聚中外專家,“AI賦能千行百業超級聯賽”吸引200余家企業參賽,“中國AI出海未來獨角獸TOP100榜單”的發布則為企業指明發展方向。印度尼西亞駐華使館副大使裴連杰表示,印尼正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期待與中國在投資和人才培育方面加強合作。老撾技術與通訊部部長波萬坎·馮達拉認為,中國在AI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將助力東盟國家破解發展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