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欣旺達憑借技術創新與戰略布局,成為全球電池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近日,記者走進欣旺達總部展廳,深入了解其固態電池研發的最新突破:第一代半固態電池已實現量產,第二代產品進入中試階段,第三代全固態電池更以400Wh/kg的能量密度通過工藝驗證,標志著中國電池技術向更高能級邁進。
從1997年以電子加工廠起步,欣旺達的成長軌跡印證了技術驅動的力量。初期專注于鎳鉻電池代工的欣旺達,在2000年抓住康佳布局自主品牌手機的機遇,通過晝夜攻關研發出超越原裝品質的電池產品,一舉打開高端市場。此后,公司持續突破技術瓶頸,不僅成為飛利浦、日本電氣、海爾等國際品牌的供應商,更躋身蘋果產業鏈,為全球消費電子巨頭提供核心電池組件。
產業鏈垂直整合是欣旺達提升競爭力的關鍵。通過自建模具、精密結構件及表面處理產線,公司實現了從設計到制造的全流程自主可控。在筆記本電池領域,欣旺達專項研發團隊在容量、安全性和循環壽命等指標上屢創佳績,2013年通過多家頭部品牌供應商認證后,營業收入突破20億元,次年凈利潤首次突破1億元,完成規模與效益的雙重跨越。
動力電池市場的開拓中,欣旺達以“共建生態”理念重塑產業合作模式。與理想汽車的合作堪稱典范:面對增程式技術路線的挑戰,雙方聯合設立事業部,從研發到生產全鏈條協同,最終推動技術落地。今年,雙方合資成立的山東理想汽車電池有限公司正式運營,計劃2026年量產自研電池。這種“技術共研、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模式,幫助欣旺達在HEV(油電混合動力)領域形成差異化優勢,上半年電動汽車電池收入達76.04億元。
面對新興產業機遇,欣旺達的布局更具前瞻性。在儲能領域,公司今年4月推出的2MWh液冷一體式移動儲能車實機,采用行業首創的液冷技術,循環壽命達6000次,全周期成本較傳統柴油方案降低15%-20%,可廣泛應用于電網維護、應急搶險等場景。低空經濟賽道上,5月發布的“欣·云霄2.0”電池采用軟固態技術,能量密度達360Wh/kg,支持城市通勤、物流運輸等多元場景。
“新能源電池已深度融入生活,市場空間依然廣闊。”欣旺達董事長王威表示,公司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引擎,通過消費類電池、動力科技、能源科技等五大業務板塊的協同發展,在儲能、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構建技術壁壘。目前,欣旺達已形成從材料研發到系統集成的完整能力,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69.85億元,展現出技術驅動型企業的成長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