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比亞迪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崛起堪稱現象級。這家曾經在燃油車時代處于腰部位置的品牌,如今已穩坐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頭把交椅。2024年,比亞迪以400萬輛的年銷量斷層領先國內所有汽車品牌,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都難以望其項背。如此亮眼的表現,不僅讓比亞迪在消費市場收獲了大量用戶,更在資本市場成為備受矚目的明星。那些多年前就購入比亞迪股票的投資者,如今大多都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近期一則消息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今年3月清空了所持有的比亞迪股票。這一舉動之所以成為熱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巴菲特在投資界的傳奇地位。他的投資眼光向來精準,其選擇往往被視為市場的風向標。因此,當巴菲特旗下公司清空比亞迪股票時,不少人開始猜測:這是否意味著巴菲特認為比亞迪的發展前景不再樂觀,所以才選擇提前抽身,避免未來被套牢?
事實上,這種猜測并不準確。對于巴菲特這樣的頂級投資者而言,他們確實具備發現未來潛力產業的獨特眼光。早在燃油車時代,巴菲特就看到了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爆發潛力,因此早早布局,長期持有其股票,最終等來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如今,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進入了相對平穩的增長期,雖然長期持有仍能獲利,但增長速度已不如從前。因此,巴菲特旗下公司減持比亞迪股票,很可能是為了將資金投向更具爆發潛力的新興行業,比如智能機器人、AI等領域。
比亞迪品牌與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也在社交媒體上對此事進行了回應。他指出,從2022年8月開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就陸續減持2008年購入的比亞迪股票,到2024年6月,其持股份額已降至5%以下。他強調,股票投資本身就有買有賣,這是非常正常的市場行為,無需過度解讀。比亞迪的經營狀況一切正常,發展勢頭依然強勁。
有分析人士指出,巴菲特的投資風格一直遵循“高估即賣出”的原則。在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間,比亞迪股價累計漲幅超過600%,市盈率一度突破200倍。在這種情況下,巴菲特選擇逐步退出,本質上是資本周期性獲利了結的表現。雖然比亞迪的股價可能尚未見頂,但已經超出了巴菲特的獲利預期,因此他選擇將資金轉向其他更具潛力的投資對象。
從實際數據來看,比亞迪的表現依然穩健。在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承壓的背景下,1-8月份比亞迪的銷量達到了285.39萬輛,同比增長23%。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實現營收3712.8億元,同比增長23.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5.1億元,同比增長13.79%。無論是銷量、營收還是利潤,比亞迪都保持了持續增長的態勢。
部分投資者認為,巴菲特清倉比亞迪股票的行為被過度解讀了。他們覺得,巴菲特作為投資界的傳奇人物,似乎應該一直持有比亞迪的股票,才能證明比亞迪的經營狀況良好。否則,連巴菲特都選擇清倉,是否意味著比亞迪已經岌岌可危?但實際上,正是因為巴菲特財力雄厚,才能耐心等待到現在才清倉。如果是普通投資者,可能在比亞迪股價稍有上漲時就選擇拋售套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