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能源領域迎來里程碑式發展——截至最新統計,風電與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突破14.82億千瓦,首次超越傳統火電裝機規模。這一數據不僅標志著能源結構轉型取得實質性突破,更預示著新能源產業進入規模化與智能化并進的新階段。面對行業快速擴張帶來的調度優化、運維提效、安全監管等挑戰,技術創新成為破解發展瓶頸的關鍵。
深耕工業智能領域二十載的中能拾貝,近日推出覆蓋新能源全產業鏈的智慧解決方案。該方案以"云-大-物"技術為基石,構建起設備監測與生產運營深度融合的數字化平臺。通過"總部-區域-場站"三級協同管控體系,實現從發電側到用戶側的全流程數據貫通,為新能源企業提供從技術架構到落地實施的一站式服務。
在總部管理層級,一體化平臺可實時呈現各場站運行參數,支持集中調度與精準決策。標準化運維流程確保作業合規性,經營分析系統通過可視化大屏動態展示運營數據,配合電力交易輔助工具優化收益策略。區域運檢中心則依托智能診斷模型快速定位設備故障,統籌無人機與機器人巡檢資源,結合功率預測系統提升發電效能。
場站層面,方案打造了八大核心應用場景:集控管理系統采用"云-邊-端"架構,實現遠程監控與無人值守;生產管控模塊通過智能巡檢與故障預警系統,提升設備可靠性評估能力;電力交易輔助模塊構建全流程分析矩陣,為企業參與市場競價提供決策支持。虛擬電廠、智慧安全等場景的嵌入,進一步拓展了新能源企業的運營維度。
該方案的應用價值體現在五個中心的建設:設備中心通過邊緣計算實現跨廠數據共享;安全中心集成智能安防與生產輔助系統;資產管理中心依托在線監測降低運維成本;發電中心運用智能排程提升發電效率;利潤中心通過電價預測與能效分析實現收益最大化。三級管控體系與八大應用場景的有機結合,推動新能源企業向生產集中化、運維專業化、設備智能化方向演進。
業內專家指出,隨著新能源裝機占比持續提升,傳統管理模式已難以適應行業發展需求。中能拾貝方案通過數字化手段重構生產關系,其價值不僅體現在降本增效層面,更在于為能源企業構建了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核心競爭力。這種技術創新與產業實踐的深度融合,或將引領新能源行業進入智能化發展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