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至達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新一輪股權融資,由浦東創投集團獨家注資。根據工商登記信息,此次融資將主要用于優化樣機性能、加速客戶驗證進程,推動其航空發動機關鍵部件高精度檢測技術的產業化應用。作為國內首家專注該領域的企業,光至達通過智能化檢測技術顯著縮短部件測量周期,助力航空發動機國產化進程。
在航空維修領域,華夏云天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國內首個普惠加拿大授權的PT6A發動機大修基地。該基地落戶蕪湖第四屆低空經濟發展大會現場,標志著我國通航發動機維修能力實現重大突破。與此同時,重慶瑞航(重慶)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完成首臺CFM56-7B發動機交付祥鵬航空,使重慶成為全國第七個具備全鏈條民航發動機維修能力的城市。
民營航天領域迎來新勢力,合肥星火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天使輪融資,由合肥產投創投、國耀資本、錦沙資本聯合投資。這家成立于2025年初的企業,專注電循環液體火箭發動機及空天飛行器研發,核心團隊具備深厚航天技術積累。翼斯創航空設備制造(上海)有限責任公司則與安亭鎮簽署合作協議,投資5000萬元建設高端裝備可靠性制造基地,預計達產年產值1.6億元。
國際合作方面,GE航空集團與絲綢之路西部航空擴大服務協議,為15架寬體貨機(包括747-8、777及777-8機型)提供發動機全生命周期支持。羅爾斯·羅伊斯公司被歐盟"清潔航空"計劃選中,牽頭9.45億歐元的新型飛機概念與推進技術研發項目,推動航空業脫碳進程。達美航空與殼牌在波特蘭國際機場完成首次商用規模可持續航空燃料(SAF)加注,總量超40萬加侖,標志著美國西海岸SAF供應鏈進入實用階段。
亞洲航空企業積極推進低碳轉型,大韓航空宣布在仁川至神戶、金浦至大阪航線使用1% SAF混合燃料,覆蓋116個航班。該燃料較傳統燃油可減少80%生命周期碳排放。美國航空與阿拉斯加航空聯合設立1.5億美元SAF投資基金,加速下一代航空燃料商業化。初創企業Ursa Major獲得3500萬美元國防合同,開發用于高超音速飛行器的Draper火箭發動機。
電動航空領域創新不斷,達美航空與荷蘭Maeve Aerospace合作開發混合動力支線飛機MJ 500,設計載客76-100人,計劃2032年前投入運營。該機型采用混合動力系統,可降低40%燃油消耗。SkyWest航空成為Maeve的戰略投資者,并獲得混合動力支線飛機的獨家首發客戶權,將提供運營經驗支持飛機開發。
質量基礎設施領域,貴陽航發精密鑄造有限公司獲批建設貴州省首個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測試重點實驗室,填補省內航空航天領域質量檢測空白。國泰貨運獲得國際航協CEIV鋰電池運輸更新認證,鞏固其在危險品航空運輸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