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算力基礎設施領域迎來重要里程碑——華為正式對外發布《AIDC機房參考設計白皮書》。在近日舉辦的AIDC產業發展大會上,這份凝聚行業智慧的技術文檔由華為集群計算、IT咨詢與系統集成及數據中心能源三大業務板塊負責人聯合發布,為下一代數據中心建設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制造、智慧城市、醫療健康等領域的深度滲透,全球算力需求正以每年超40%的速度激增。這種爆發式增長推動著數據中心向高密度、集群化方向演進,單機柜功率密度突破50kW已成為行業新常態。傳統風冷方案在應對超高熱負荷時逐漸力不從心,液冷技術憑借其高效散熱特性,正從可選方案轉變為必選配置。
華為技術團隊在白皮書中指出,新一代AIDC機房需構建"風液雙模"散熱體系。該方案通過模塊化設計實現風冷與液冷的無縫切換,既能滿足現有設備兼容需求,又可支撐未來液冷機柜的規模化部署。在電力供應方面,創新提出"解耦式供電"架構,將傳統集中供電模式分解為房間級、機柜級雙層供電體系,使電源轉換效率提升至97.5%以上。
針對AI服務器重量較傳統設備增加3倍以上的特性,白皮書對建筑結構提出明確規范:機房層高需預留不低于4.5米空間,樓面承重設計標準提升至16kN/㎡。在網絡架構層面,強調采用"預連接光纖+智能布線"方案,通過前端部署800G端口密度交換機,為未來十萬卡級集群訓練預留帶寬擴展空間。
在部署模式創新方面,華為推出"階梯式交付"解決方案。基礎建設階段采用"土建+機電框架"并行施工,縮短40%建設周期;設備安裝階段實施"模塊化預制",將制冷、供電、網絡單元在工廠完成預集成,現場組裝時間壓縮至72小時內。這種標準化流程已在國內三個超算中心得到驗證,實現從開工到投運僅需180天的行業新紀錄。
生態建設被確立為白皮書的核心主張。華為倡議建立包含芯片廠商、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在內的產業聯盟,通過制定接口標準、測試規范、能效評級等系列標準,破解當前行業"七國八制"的碎片化困局。目前已有32家產業鏈企業響應倡議,共同推進AIDC機房設計規范的標準化進程。
這份長達128頁的技術文檔,系統梳理了華為在張北、烏蘭察布等算力樞紐節點的實踐經驗。通過量化分析200余個建設案例,提煉出涵蓋熱管理、電力架構、空間規劃等9大領域的36項設計準則。某國家級實驗室測試顯示,遵循白皮書指導建設的機房,PUE值可穩定控制在1.15以下,較傳統方案節能32%。
行業分析師指出,該白皮書的發布標志著我國AI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從"經驗驅動"轉向"標準引領"。隨著東數西算工程全面推進,這種標準化、模塊化的設計理念,將為跨區域算力調度網絡建設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助力我國在全球數字競爭中占據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