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聚焦農業科技與綠色發展的行業盛會在某省農業科技園區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業專家、企業代表及科研人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創新路徑與可持續發展模式。會議期間,多項前沿農業技術成果亮相,為推動農業產業升級注入了新動能。
在主題演講環節,多位專家圍繞“智慧農業與生態保護”展開深入探討。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李明指出,當前農業發展正面臨資源約束與環境保護的雙重挑戰,亟需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他提到,近年來我國在精準灌溉、智能農機、生物防治等領域取得顯著突破,部分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參與本次盛會的農業科技企業中,有超過60%專注于智慧農業解決方案的研發。其中,某科技公司推出的“農田物聯網監測系統”引發廣泛關注。該系統通過傳感器實時采集土壤濕度、溫度、光照等數據,并利用大數據分析為農戶提供精準種植建議,有效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
會議現場還設置了農業科技產品展區,集中展示了無人機植保、智能溫室、生態循環農業等創新成果。一家來自江蘇的企業展示了其自主研發的“水肥一體化智能設備”,該設備可根據作物生長需求自動調節水肥比例,較傳統方式節水節肥達30%以上?,F場技術人員介紹,該設備已在多個省份推廣應用,累計覆蓋農田面積超50萬畝。
在圓桌論壇環節,企業代表與專家就“農業科技如何助力鄉村振興”展開對話。多位與會者認為,科技賦能農業需兼顧效率提升與生態保護。某農業合作社負責人分享了其采用“稻漁共生”模式的經驗,通過在稻田中養殖魚類,既減少了化肥農藥使用,又增加了農產品附加值,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會議還發布了《2024中國農業科技發展報告》。報告顯示,我國農業科技投入連續五年保持增長,2023年農業領域專利申請量較上年增長18%,其中智能裝備、生物技術、綠色農業等方向成為研發熱點。報告同時指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仍有待提升,需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近年來農業科技領域融資活躍,2023年行業融資總額超200億元,其中智慧農業、生物育種等細分賽道受資本青睞。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市場需求升級,農業科技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會議最后,主辦方宣布將發起“農業科技賦能鄉村振興行動”,計劃在未來三年內聯合百家企業、千名專家,在全國建設50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推動先進技術落地應用。與會代表紛紛表示,此次盛會為行業搭建了交流合作平臺,有助于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會議的圓滿落幕,農業科技的創新浪潮正持續涌動。從智慧農場到生態種植,從精準管理到綠色發展,科技正深刻改變著傳統農業的面貌。未來,隨著更多創新成果的涌現,我國農業有望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走出一條高效、可持續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