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聚焦人工智能與未來產業融合的高端論壇在京成功舉辦。此次論壇匯聚了來自學術界、產業界及投資領域的百余位專家,圍繞人工智能技術的最新突破、產業應用場景拓展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探討。
論壇開幕式上,主辦方代表指出,當前全球人工智能技術正經歷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關鍵躍遷,中國憑借龐大的市場數據、完善的產業鏈布局以及持續的政策支持,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創新的重要策源地。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國內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已突破50萬家,近五年年均注冊增速超過30%,涵蓋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全產業鏈。
在主題演講環節,多位院士級專家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強調,大模型技術的突破正推動人工智能從"專用智能"向"通用智能"演進,未來三年將是技術商業化落地的黃金窗口期。他透露,其團隊研發的醫療診斷大模型已在三甲醫院完成臨床驗證,對肺癌早期篩查的準確率達97.3%,顯著優于傳統影像診斷。
產業應用分論壇上,來自制造業、金融、教育等領域的代表展示了AI技術的落地實踐。某汽車集團CTO介紹,通過部署AI視覺檢測系統,生產線缺陷識別效率提升40%,年節約質檢成本超2億元。某銀行科技部負責人則展示了智能投顧系統,該系統基于用戶風險偏好自動生成資產配置方案,服務客戶規模已突破千萬級。
投資機構代表在圓桌討論中普遍認為,人工智能領域正從"技術驅動"轉向"場景驅動"。紅杉資本合伙人指出,2024年上半年AI相關投資中,78%的資金流向了具有明確商業化路徑的項目,醫療、工業、教育成為三大熱點賽道。他特別提到,具身智能(Embodied AI)領域近期融資活躍,多家機器人企業單輪融資超億元。
技術倫理與治理環節引發激烈討論。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專家提醒,隨著生成式AI的普及,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帶來的信息安全風險日益凸顯。他建議加快制定《人工智能法》,建立算法備案制度,對高風險應用實施強制審計。某科技公司法務總監則分享了企業合規實踐,其開發的AI內容過濾系統已能識別98%的違規信息。
論壇期間還發布了《2024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藍皮書》。報告顯示,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區域集聚了全國65%的AI企業,其中北京以12.8萬家的企業數量領跑全國。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僅2024年上半年,北京新增AI企業注冊量就達1.2萬家,同比增長27%。
在閉幕式上,工信部相關負責人透露,國家層面正在制定新一輪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將重點支持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攻關和行業應用示范。他特別提到,將設立專項基金扶持中小企業創新,計劃三年內培育100家"專精特新"AI企業。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中國工程院院士總結道:"未來五年將是AI技術重塑產業格局的關鍵期,需要學術界、產業界、政策制定者形成合力,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
據悉,本次論壇由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主辦,吸引了線上線下超10萬人次參與。主辦方表示,將把論壇打造為常態化交流平臺,每年定期發布產業白皮書,持續推動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