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熱議的焦點集中在CPO與固態電池兩大領域,不少投資者將其視為下一階段行情的重要推動力。針對這兩大板塊,本文嘗試從不同視角展開分析。
先看CPO板塊,作為算力基礎設施的核心組成部分,光模塊行業近期表現搶眼。以中際與新易為代表的龍頭企業,股價從數十元區間一路攀升至400元附近,漲幅相當可觀。當前市場情緒普遍樂觀,仿佛漲勢仍將持續。但深入分析后會發現,單純以當前業績推算未來空間存在誤區。當股價大幅上漲后,若業績增長僅是跟隨式爆發,此時通過高股價反推的"低估值"數據可能失去參考價值。高股價本身往往反映了市場的高投機預期,相當于提前透支了未來多年的業績增長空間。此時更需要警惕的是,前期累積的巨額獲利盤可能帶來的拋售風險。在高位區域,市場更傾向于捕捉交易性機會,而非基本面驅動的長期價值,這種背景下,過分關注股價波動而忽視基本面變化,可能讓投資者錯失風險預警信號。
轉向固態電池領域,市場普遍將其類比為第二個CPO板塊。這種觀點確有依據,固態電池相較于傳統鋰電池,堪稱能源領域的革命性突破。其應用前景與適用范圍遠超現有技術:在零下40度極端環境下仍能保持穩定性能,徹底解決液態電池的安全隱患,更重要的是,其續航能力實現質的飛躍——傳統電池約500公里的續航里程,在固態電池技術下可提升至1000公里。這種技術優勢使其不僅適用于低空飛行領域,更為未來人形機器人等新興產業提供了能源解決方案。
但需要理性看待的是,固態電池與人工智能的發展路徑存在本質差異。前者屬于技術迭代升級,是從1到99的改進過程;后者則是從0到1的顛覆性創新。固態電池本質上仍是傳統鋰電池的升級版本,并非全新的產業生態。此前市場已對新能源電池進行過一輪瘋狂炒作,當前固態電池的行情更多是行業技術升級帶來的價值重估,而非全新賽道的開拓。這種背景下,其行情力度與持續時間大概率難以超越此前的鋰電池炒作周期,盡管階段性表現仍值得期待。
當前市場對新能源板塊的炒作,尤其是光伏領域的反彈,很多觀點認為這是基本面的根本性轉變。但更應看到,這本質上是行業價值的修復過程。龍頭企業的修復空間存在不確定性,整體想象空間有限。對固態電池而言,雖然中期表現仍值得關注,但對其上行空間不宜過度樂觀。理解其作為傳統電池升級版的本質屬性,有助于投資者更準確地把握其未來走勢。
免責聲明:本文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投資存在風險,決策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