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領域再起波瀾,小米汽車因輔助駕駛功能問題啟動大規模召回計劃。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披露,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備案召回116887輛SU7標準版電動汽車,涉及2024年2月至2025年8月生產的車輛,這是該品牌年內第二次因輔助駕駛系統缺陷實施召回。
召回公告顯示,部分車輛在L2級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啟用時,對極端特殊場景的識別與處置能力存在不足。若駕駛員未及時介入,可能增加碰撞風險。小米汽車將通過OTA技術為召回車輛免費升級軟件,優化速度控制策略并新增動態車速功能,旨在提升輔助駕駛系統的可靠性。
此次召回并非小米汽車首次因輔助駕駛問題采取行動。今年年初,該品牌已召回30931輛SU7,原因是軟件策略缺陷導致智能泊車輔助功能對靜態障礙物探測異常。兩次召回均采用OTA技術解決軟件缺陷,反映出智能汽車"軟件定義"時代的特征。
行業數據顯示,OTA召回正成為主流解決方案。市場監管總局通告顯示,2024年全國實施汽車召回233次,其中通過OTA方式召回19次,涉及車輛406.8萬輛,同比增長246.8%。新能源汽車召回次數達89次,占全年召回總量的四成,顯示電動化與智能化帶來的新挑戰。
特斯拉中國等車企也曾采用類似方式處理軟件問題。今年初,特斯拉召回超120萬輛電動汽車,通過OTA升級解決后視攝像頭與轉向系統軟件缺陷。監管層面,2020年發布的《關于加強汽車遠程升級技術召回監管的通知》明確要求,OTA技術服務需遵循缺陷產品召回管理條例。
小米汽車的智駕之路充滿波折。2021年,其通過長江產業基金領投縱目科技D++輪融資,布局自動駕駛技術。2023年底的技術發布會上,雷軍宣稱投入47億元研發全棧自研智駕技術,目標2024年躋身行業第一梯隊。然而,今年3月德上高速的嚴重交通事故,給小米智駕系統蒙上陰影。涉事車輛在NOA狀態下以116km/h時速行駛,造成3人死亡,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
事故后,小米調整SU7訂購頁面表述,將"智駕"改為"輔助駕駛",強調需駕駛員時刻關注路況。盡管如此,品牌仍在推進技術迭代。今年7月,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透露與小米合作開發自動駕駛軟件。此次召回涉及的OTA升級,正是小米持續優化輔助駕駛系統的舉措。
市場對小米此次召回反應平穩,部分觀點認為OTA升級減少了用戶的時間成本。但業內分析指出,隨著智能汽車功能復雜度提升,車機AI模型的持續迭代將成為常態。廠商快速響應軟件問題的能力,或將決定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