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近日在四川召開,來自全國的鋰電行業代表齊聚一堂。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大會的焦點從傳統鋰離子電池轉向了固態電池與鈉離子電池兩大新興技術,反映出全球電池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當前,液態鋰離子電池仍占據全球動力電池市場95%以上的份額,但固態電池和鈉離子電池因其獨特優勢被視為下一代電池技術的有力競爭者。固態電池憑借高能量密度和優異安全性,被認為能滿足低空經濟、具身智能等新興領域對高性能電池的需求;鈉離子電池則因其良好的低溫性能,有望打開嚴寒地區的新能源市場。
作為中國鋰電產業重鎮,四川省正加速布局新型電池領域。數據顯示,2025年四川動力電池全產業鏈產值預計突破5000億元。遂寧市作為大會主辦地,其鋰電產業規模已達670億元,約占全省四分之一。今年以來,該市新簽約固態電池、鈉電池等重大項目7個,總投資達390億元。
在川南地區,宜賓市正在建設全省首個固態電池創新產業園,其智能固態電池創新中心即將投入實質性運營。自貢市則成為全國首個將鈉電產業作為主導產業的城市,高新區已規劃25GWh鈉離子電池電芯、30萬噸鈉電正極材料等項目。巴中市也引進了年產2萬噸硬碳負極材料和1.5GWh鈉離子電池項目,實現了鈉電產業的突破性發展。
省級層面,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已明確支持方向,通過建設技術創新中心和高水平創新平臺,重點突破高純鋰提取、固態電池等關鍵核心技術。這種布局體現了四川從傳統鋰電強省向新型電池技術前沿邁進的戰略轉型。
盡管前景廣闊,但新型電池技術仍面臨諸多挑戰。根據大會發布的《全球鋰電產業鏈地圖白皮書(2025年)》,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出貨量預計將達614GWh,其中全固態電池占比近30%。然而,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吳宇平指出,目前固態電池研發過度依賴硫化物體系,存在成本高、量產難等問題,亟需尋找新的技術路徑。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沿技術研發總經理苗力孝透露,全固態電池在材料、設計、制造、設備等環節仍存在上百個技術難題。鈉離子電池領域也面臨類似困境,隨著鋰價回落,其成本優勢逐漸減弱,產業進入冷靜發展期,亟需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降本來提升競爭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二級巡視員吳國綱在會上表示,下一步將加快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型電池及關鍵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四川省也出臺了《新能源產業鏈建圈強鏈發展規劃(2025—2027年)》,明確要重點發展大容量高安全儲能電池、高功率電池等先進儲能型鋰電池產品,并在鈉電池領域聚焦高性能負極材料和長壽命、高比能等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