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公告,小米汽車因存在安全隱患啟動大規模遠程召回。此次召回涉及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期間生產的116887輛SU7標準版電動車,通過OTA技術為召回車輛升級Xiaomi HyperOS 1.10.0系統,重點優化輔助駕駛速度控制策略并新增動態車速功能。
據監管部門披露,本次召回源于L2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在極端場景下的識別與處置缺陷。當該功能開啟時,系統對特殊路況的預警能力不足,若駕駛員未及時接管車輛可能引發碰撞風險。涉事車型為不帶激光雷達的純視覺智駕方案標準版,僅支持高速領航輔助功能,這與今年3月安徽銅陵發生的高速事故車輛配置相同。
這已是小米汽車年內第二次啟動召回程序。今年1月,該公司曾因智能泊車輔助功能問題召回30931輛SU7標準版。兩次召回總量達14.78萬輛,超過該車型2024年全年交付量。值得注意的是,兩次召回均采用遠程升級方式完成,無需車主到店維修。
監管層面正在加強對智能駕駛技術的管控。今年4月工信部召開的專題會議明確要求,車企需充分驗證組合駕駛輔助系統,明確功能邊界并制定安全響應措施,嚴禁夸大宣傳。業內人士指出,政策收緊雖可能影響技術迭代速度,但有助于引導行業回歸安全本質,避免智能駕駛淪為營銷噱頭。
盡管陷入召回風波,小米汽車的市場表現依然強勁。今年前8個月累計交付量突破21萬輛,超越擁有5款車型的廣汽埃安。財務數據顯示,二季度汽車業務虧損已收窄至3億元,毛利率達26.4%,僅次于賽力斯。新上市的YU7車型更創下18小時收獲24萬輛大定的紀錄,展現出強大的市場號召力。
但高端化進程遭遇波折。定價超50萬元的SU7 Ultra上市后,因碳纖維前艙蓋無法實現宣傳的"下壓力"效果引發集體投訴。盡管企業推出免費更換鋁制前艙蓋或贈送積分的補償方案,仍未能完全平息用戶質疑。該車型銷售體系已從專屬"Ultra Master"模式調整為全員銷售,反映出高端市場的拓展壓力。
行業分析師認為,智能電動車市場競爭已從參數比拼轉向安全與品質的深層較量。小米汽車在8個月內兩次啟動召回,既暴露了新技術應用的風險,也彰顯了企業直面問題的態度。如何在保持創新活力的同時筑牢安全底線,將成為其沖擊高端市場的關鍵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