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機器人大會的永久舉辦地,北京亦莊正以創新姿態引領中國機器人產業邁向新高度。在近期舉行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產業發展論壇上,這片創新熱土宣布啟動"具身智能社會實驗計劃",通過構建全域人機協同的實訓環境,加速推動智能機器人進入家庭與行業應用場景。
經過十余年深耕,北京亦莊已形成覆蓋核心零部件與六大類機器人的完整產業體系。區域內聚集的300余家企業涵蓋星海圖、優必選等領軍者,構建起"1+6"產業格局——以核心零部件為支撐,延伸出人形、工業、特種、醫療、協作、物流六大機器人品類。2024年產業規模突破百億元大關,成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
在關鍵技術突破領域,亦莊創新生態成效顯著。通過實施"機器肢體"專項工程,本地企業在高強度本體、精密傳感器等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伺服電機、減速器等核心部件實現進口替代。整機制造呈現多元化發展,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并駕齊驅,特種機器人更在應急救援、深空探測等極端環境展現獨特價值。
作為首都高質量發展先鋒,北京亦莊將人工智能視為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引擎。通過構建"算法-模型-場景-轉化"創新鏈條,規劃建設九大人工智能標桿場景,其中"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項目已形成示范效應。首批建設的智能工廠中,機器人自主完成從零部件加工到整機裝配的全流程,展現"機器人制造機器人"的柔性生產模式。
政策支持體系呈現立體化特征。新發布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十條"專項政策,通過"揭榜掛帥"機制推動腦機接口、環境感知等關鍵技術攻關,對共建實驗室最高給予500萬元資助。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取得突破,每年1億元"數據券"補貼企業采購訓練數據,3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開發者社區建設,有效破解數據采集成本高、場景落地難等痛點。
應用場景創新持續拓展產業邊界。今年初開放的九大標桿場景已吸引超百家企業參與測試,其中高端制造場景實現機器人替代率達65%。特別在消費領域,全球首個機器人消費節創造驚人業績:半個月內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突破3.3億元,售出機器人超19萬臺,網絡傳播量近5億次。這種"體驗-銷售-交付"一體化模式,正在重塑消費電子市場格局。
商業服務模式創新層出不窮。占地800平方米的機器人主題餐廳成為網紅打卡地,20余臺機器人覆蓋迎賓、烹飪、送餐全鏈條,更推出機器人樂隊表演等沉浸式體驗。全球首個機器人4S店顛覆傳統銷售模式,提供從產品展示、實景體驗到維修保養的全周期服務,其共享平臺已實現千臺設備租賃,資源利用率提升40%。
產業生態培育呈現全鏈條特征。供應鏈響應平臺通過發放"打樣券"降低企業研發成本,中試產線建設獲得專項資金支持。金融創新方面,機器人租賃保險補貼政策降低使用門檻,分期付款服務使個人消費者占比提升至35%。人才戰略與清華、北航等高校共建產學研基地,海外人才引進計劃每年吸引數十名頂尖專家落戶。
在標準制定領域,北京亦莊牽頭組建的機器人倫理委員會已發布三項團體標準,正在參與國際ISO標準制定。國際合作方面,與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共建的聯合實驗室,在雙足步行機器人領域取得關鍵突破,相關技術指標超越歐美同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