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西市,一場由數字化技術驅動的農產品流通變革正在悄然展開。貴州糧滿金倉食品有限公司的直播間內,主播正對著鏡頭熱情介紹剛榨取的新鮮菜籽油,屏幕上不斷跳出的訂單提示聲與倉庫分揀區的機械運轉聲交織成一首現代產業協奏曲。這家本土企業通過接入智能發貨系統,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數字化升級。
支撐這場變革的核心,是貴州產銷對接農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打造的智能發貨平臺。該平臺整合了京東云倉與黔貨云倉黔西節點倉的倉儲資源,通過大數據算法實時匹配訂單與最近倉儲點。在控制中心的大屏上,抖音、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訂單數據如流水般滾動更新,系統自動規劃最優配送路徑,將傳統需要12小時的物流時效壓縮至零等待發貨。
"過去每到銷售旺季,倉庫錯發漏發現象頻發,物流信息更新延遲導致客戶頻繁投訴。"公司負責人梅吉平指著正在高速運轉的智能分揀線介紹,現在通過多倉聯動機制,每個包裹的物流成本降低0.4元,商品破損率下降至0.3%以下。在3公里外的寄遞物流中心,價值百萬的智能分揀設備正以每秒3件的速度處理包裹,激光掃描儀精準識別面單信息,將不同目的地的貨品自動分至對應通道。
數字化改造帶來的效益提升正在反向推動生產端變革。糧滿金倉公司負責人楊燦算了一筆賬:物流成本下降15%后,企業將節省的資金投入生產設備升級,新購置的自動化灌裝線使日產能提升3倍。"今年我們計劃消化3000噸本地菜籽,帶動周邊農戶擴大種植面積2000畝。"他透露,企業正從單純分裝向深加工轉型,新建的精煉車間將提升菜籽油附加值40%。
這種"銷售端倒逼生產端"的變革模式,在黔西市已形成示范效應。智能發貨平臺運營十個月來,已與32家本地企業建立合作,通過代運營、代發貨等模式,幫助商家降低30%的運營成本。數據顯示,2024年7月至今,平臺處理的210萬單農產品中,菜籽油占比達45%,帶動相關產業產值增長1800萬元。
在平臺的技術支撐下,"貴州好物"線上商城于近期上線運營。該商城采用區塊鏈溯源技術,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農產品從種植、加工到物流的全流程信息。梅吉平表示,未來將接入全省9個市州的特色產品,通過智能推薦算法實現"千人千面"的精準營銷,讓畢節辣椒、六盤水獼猴桃等優質農產品獲得更大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