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礦行業在新一輪周期推動下,景氣度持續攀升,龍頭企業業績率先迎來拐點。天齊鋰業憑借戰略布局,僅用半年時間便從巨額虧損轉向盈利,成為行業復蘇的典型案例。
根據半年報數據,天齊鋰業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8.33億元,同比下降24.71%;凈利潤達8441萬元,同比大幅增長101.62%。盡管營收出現兩成以上下滑,但凈利潤指標較去年全年79.05億元的虧損實現根本性扭轉。資本市場對此反應積極,公司總市值突破700億元,年內漲幅超30%。
業績反轉的核心驅動力來自海外投資收益。報告期內,聯營公司SQM業績顯著提升,為天齊鋰業貢獻2.35億元投資收益,推動整體投資收益從去年同期的-11.21億元增至2.05億元。這一變化源于SQM鋰鹽銷量同比增長13%,達到10.8萬噸,其中智利基地貢獻10.4萬噸,荷蘭項目產出4000噸。
天齊鋰業的崛起軌跡與兩次關鍵海外并購密不可分。2013年,面對美國洛克伍德公司對泰利森鋰業的收購威脅,當時年產能不足5000噸、總資產僅16億元的天齊鋰業,在中投公司支持下完成"蛇吞象"式并購,獲得全球最大在產鋰輝石礦控制權。此舉使其從單純加工企業轉型為資源加工一體化巨頭。
2018年,公司再度出手以40.66億美元收購SQM 23.77%股權,形成"澳洲鋰輝石+南美鹽湖"的全球頂級資源布局。兩次并購使天齊鋰業躋身全球鋰業第一梯隊,但同時也帶來巨大財務壓力。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蔣衛平家族雖以210億元財富位列胡潤全球富豪榜第1306位,但較上年下滑561位。
企業傳承方面,蔣衛平已于2024年4月將董事長職務交予"85后"女兒蔣安琪。在業績承壓期間,蔣衛平公開表示:"交班不僅是職位傳遞,更是企業精神的傳承。"目前蔣衛平仍持有公司22.83%股份,按最新市值計算持股市值超160億元。
分析認為,天齊鋰業扭虧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其一,文菲爾德鋰礦定價周期調整,削弱了與鋰產品銷售的時間錯配影響;其二,SQM業績增長帶來顯著投資收益;其三,澳元兌美元升值產生匯兌收益。東吳證券指出,隨著SQM下半年銷量指引上調至24萬噸,天齊鋰業的投資收益有望進一步提升。
在鞏固鋰業優勢的同時,天齊鋰業已將戰略觸角延伸至固態電池領域。公司通過成都天齊持有衛藍新能源約3%股份,布局硫化物固態電池技術路線。不過該領域仍面臨多重挑戰:技術層面存在界面阻抗高、循環壽命短等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預計產業化需5-8年;成本方面,當前硫化物固態電池單價達150美元/千瓦時,是液態電池的3倍。
這種轉型被業內視為新的"戰略豪賭"。天齊鋰業表示,將通過技術合作與產業鏈協同推進固態電池商業化。但能否復制鋰業并購的成功路徑,仍有待市場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