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發布《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倡議》,針對訂單確認、交付驗收、支付結算等關鍵環節提出具體要求,旨在規范行業賬款支付行為,構建健康穩定的產業鏈生態。這一舉措被視為汽車行業優化供應鏈管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政策信號。
倡議明確要求,整車企業與供應商簽訂的采購訂單需詳細載明訂貨日期、零部件規格、數量及交貨周期,變更或撤銷訂單須經雙方協商一致。在交付驗收環節,供應商需按約定完成交貨,整車企業則應在接收貨物后3個工作日內完成驗收并出具驗收單。支付賬期自驗收合格之日起計算,原則上不超過60個自然日,遇法定節假日順延。對于連續供貨的非中小企業,經協商可集中對賬,賬期自對賬日起算,整車企業需每月至少進行一次對賬。
針對價格爭議導致的付款拖延問題,倡議提出解決方案:若雙方未就供貨單價達成一致,整車企業應按最近一次合同單價或開發定點單價的一定比例先行支付,確保供應商基本權益。同時,鼓勵使用現金或銀行承兌匯票支付,對中小企業倡導全部采用現金或銀行承兌匯票。
東風汽車、上汽集團、奇瑞汽車、賽力斯、理想汽車、長安汽車、廣汽集團、比亞迪等主流車企已公開響應倡議,承諾落實賬款支付規范。此前,一汽、東風、廣汽、賽力斯等17家重點企業已率先作出“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的公開承諾,為行業樹立標桿。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倡議細化了貨物交付驗收、賬期起計、對賬結算等執行標準,有助于推動賬期承諾落地,對促進汽車行業規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該負責人同時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尚處快速發展階段,供應鏈體系仍需完善,整車企業延期支付貨款會加大供應商經營壓力,影響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建設。
數據顯示,A股254家汽車零部件公司2024年平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達101.5天,資金回籠周期較長。此次支付賬期調整有望縮短這一周期,改善供應商資金流動性。對大型零部件企業而言,影響相對有限;但對中小供應商而言,賬期壓縮可能帶來嚴峻考驗。以奧??萍紴槔?,其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達150.4天,過長的賬期可能導致現金流斷裂,威脅企業生存。
商用車行業在落實60天賬期承諾方面面臨更大挑戰。2024年,國內上市乘用車和商用車企整體平均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為184.3天,其中商用車企達192.2天,顯著高于乘用車的177.4天。與國際主要車企相比,差距更為明顯——2024年,豐田、大眾、現代起亞等八大國際車企集團的應付賬款周轉天數平均僅為55.9天,本田最低,僅為34.1天。
商用車市場銷量波動大、企業現金流緊張,加之新能源轉型需大量研發投入,資金鏈愈發緊張。為保持流動資金,企業常通過延遲付款緩解壓力,加劇了供應商財務負擔。目前,除一汽解放、東風商用車、江鈴汽車等少數企業外,多數商用車企尚未公開承諾將支付周期壓縮至60天內。
隨著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加速,供應鏈體系雖不成熟,但縮短賬期已成為行業共識。業內人士認為,優化賬款支付機制不僅有助于緩解供應商資金壓力,更能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為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