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舉行的智能世界2035系列報告發布會上,華為常務董事汪濤以“探索未知,躍見未來”為主題發表演講,并正式發布《智能世界2035》與《全球數智化指數2025》兩份重磅報告。這兩份研究不僅系統梳理了未來十年關鍵技術演進方向,更聚焦技術落地對教育、醫療、金融、制造等核心行業的變革性影響,同時為全球數字化發展提供了可量化的評估框架。
汪濤在演講中強調,人類對未知領域的持續探索始終是推動文明進步的核心動力。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指數級速度重塑技術邊界,使得通過科技愿景引領發展路徑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他指出,技術的突破不僅需要理論創新,更需要與產業實踐深度融合。
《智能世界2035》報告詳細闡述了未來技術發展的十大趨勢。其中,通用人工智能(AGI)被視為最具顛覆性的技術方向,但其突破仍需解決物理世界交互等核心挑戰。AI智能體的角色轉變同樣引人注目——從執行工具升級為決策伙伴,將推動產業進入智能驅動新階段。開發模式的變革同樣顯著,人機協同編程將使人類更專注于戰略設計,而將重復性編碼工作交由AI完成。
交互方式的進化成為另一大亮點。報告預測,自然語言交互將逐步取代傳統圖形界面,并融合視覺、觸覺等多模態感知,為用戶提供沉浸式數字體驗。手機應用生態也將發生根本性改變,AI智能體將成為服務調用的核心樞紐,用戶通過自然指令即可獲得個性化服務。
在交通領域,L4+級自動駕駛汽車的普及被視為技術突破的關鍵節點。這類車輛將突破單純運輸工具的定位,成為融合辦公、娛樂功能的“移動第三空間”。計算架構的革新同樣值得關注,傳統馮·諾依曼架構的突破將帶動材料、工藝、范式的全面創新,催生新型計算體系。
數據與能源的變革構成技術發展的雙輪驅動。報告指出,AI存儲需求將在2025年基礎上增長500倍,Agentic AI將推動存儲范式從被動存儲轉向主動管理。能源領域則面臨雙重轉型: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突破50%,同時AI技術將通過實時能量管理優化電網效率,實現“瓦特級”精準調控。
同步發布的《全球數智化指數2025》(GDII)報告構建了多維評估模型,涵蓋ICT基礎設施、行業應用深度、人才生態等關鍵指標。該模型創新性引入數據、ICT人才、數智化工具三大生產要素,旨在為各國制定數字經濟戰略提供量化依據,推動產業政策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
華為在發布會上明確表示,將通過開放技術平臺、共享創新成果的方式,與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構建智能世界生態。這種合作模式不僅關注技術突破,更強調技術普惠與社會價值的平衡,力求讓數字化發展成果惠及更廣泛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