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從技術突破到規模化應用的關鍵轉折點。近期資本市場對該領域的關注度持續升溫,板塊內個股表現活躍,主力資金加速流入,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通道。
9月16日,人形機器人概念股集體走強,三花智控、北特科技、雙環傳動等多只個股漲停,江蘇雷利、步科股份等漲幅超過10%。當日板塊主力資金凈流入超60億元,創下近期新高。消息面上,宇樹科技宣布開源跨多類機器人本體的世界模型動作架構,同時與國網杭州供電公司等三方簽署"電力+具身智能"合作協議,拓展電力領域應用場景。
產業規模化進程明顯加快。2025年被業界視為量產元年,多家企業已斬獲大額訂單。智平方與惠科股份達成協議,將在全球生產基地部署超千臺具身智能機器人;優必選則獲得2.5億元產品采購合同。政策層面,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相繼出臺專項支持措施,涵蓋核心技術攻關、孵化器建設、產業鏈培育等多個維度,形成全方位扶持體系。
市場對行業前景普遍樂觀。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預測,未來幾年全行業出貨量將保持年均翻倍增長。高盛研究報告指出,在技術突破的理想情況下,2025-2035年人形機器人銷量復合增長率可達94%,203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540億美元。
資本市場反應熱烈,A股人形機器人概念股年內平均漲幅達67.63%,18只個股股價翻倍。其中勝宏科技以727.75%的漲幅領漲,上海洗霸、中大力德緊隨其后。機構調研數據顯示,38只概念股獲得10家以上機構評級,比亞迪、寧德時代、恒立液壓分別獲得46家、40家、36家機構關注。
鋰電行業巨頭加速布局機器人賽道。比亞迪入股帕西尼機器人,寧德時代旗下溥泉資本參與眾擎機器人融資,億緯鋰能與Vbot維他動力達成戰略合作。這些布局既體現企業尋求新增長點的戰略考量,也反映兩大產業在技術協同和供應鏈整合上的高度契合。
行業協同效應逐步顯現。國投證券研報指出,人形機器人當前面臨的續航、體積重量、極端溫度性能等瓶頸,與固態電池的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電、結構緊湊等特性形成互補。同時,具身智能機器人有望成為鋰電池需求的新增長極,推動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電池技術的迭代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