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與具身智能快速發展的當下,視覺與聽覺技術已取得顯著突破,而觸覺感知作為機器理解物理世界的“最后一公里”,正成為全球科技企業競相攻克的技術高地。近日,專注于多模態觸覺傳感技術的模量科技宣布完成千萬級PreA輪融資,由青橙資本領投,距離上一輪融資僅兩個月,公司憑借材料、算法與模組的一體化創新,成為觸覺傳感領域的一匹“黑馬”。
觸覺傳感器的市場需求正迎來爆發式增長。據VMR報告,2028年全球觸覺傳感器市場規模將突破260億美元,而中國的人形機器人電子皮膚賽道到203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64.3%(長江證券數據)。無論是人形機器人的精準操作、工業制造的微米級檢測,還是智能穿戴設備的交互升級,高精度、高柔性的觸覺傳感器已成為剛需,誰掌握這一技術,誰就掌握了下一代智能設備的“感知鑰匙”。
模量科技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材料+算法+模組”的一體化閉環。公司拒絕實驗室階段的“紙上談兵”,而是通過材料創新與算法融合,構建了覆蓋多場景的觸覺傳感產品矩陣。例如,其具身智能觸覺模組可為機器人提供“人類級觸覺”,工業壓力分布檢測系統能實現微米級質檢,攻克電池制造良率瓶頸;全柔性電子皮膚可擬合復雜曲面,實現機器“表層感知”;高靈敏溫壓傳感器則能精準監測,賦能智能多模態感知。織物類柔性傳感器可隱藏于汽車內飾,打造智能座艙的“感知神經網絡”,而消費級柔性傳感器則能為AR/VR、智能手表等穿戴設備帶來全新交互體驗。
技術落地能力是模量科技的核心優勢。目前,其產品已深入多個產業核心環節:在工業領域,壓力分布傳感系統用于新能源電池模組組裝和高精度模具檢測,客戶涵蓋多家頭部智能制造商;在具身智能方向,公司與多家機器人及靈巧手企業合作,提供觸覺感知模組,大幅提升抓取與操作精度;在智能汽車板塊,模量開發的織物陣列式柔性傳感方案已與多家汽車產業鏈巨頭企業共同研發智能座椅調節系統;在消費領域,模量為AR/VR、手表等穿戴產品提供佩戴舒適度檢測系統,同時為AI玩具、智能健身等消費電子場景提供全新柔性傳感交互方案。醫療健康、智能服裝、智能家居等領域的應用也在快速拓展。
資本的青睞與政策的支持,為模量科技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短短兩個月內,公司連續完成兩輪融資,PreA輪千萬級資金的注入,充分顯示了資本市場對其技術實力與商業進展的高度認可。當前,模量科技正處于規模化量產與行業拓展的關鍵階段,新一輪融資將主要用于擴充產線、提升交付能力,加深在機器人、智能汽車、新能源、消費電子、醫療健康等場景的滲透,并持續攻堅高精度、多模態傳感的材料研發和算法研發。
隨著人形機器人、智能汽車、AI+醫療等領域的快速發展,觸覺感知已從科幻場景走向現實。模量科技正站在產業爆發的關鍵節點,通過技術創新與場景落地,為“感知時代”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核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