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近日發布《智能世界2035》系列研究報告,系統梳理未來十年關鍵技術演進方向,并首次提出衡量全球數智化進程的量化評估體系。報告指出,人工智能、計算架構、能源體系等領域的突破將重構社會運行范式,預計到2035年將推動健康管理、家庭生活、企業生產三大場景發生根本性變革。
在基礎技術層面,報告提出十大核心趨勢。通用人工智能(AGI)被視為最具顛覆性的技術方向,但需突破物理世界交互、多模態感知等瓶頸才能實現質變。AI智能體的發展將推動人機協作模式革新,程序員角色將轉向架構設計,約70%的編碼工作將由AI完成。交互方式方面,自然語言處理與五感融合的多模態交互將成為主流,用戶可通過語音、手勢等自然方式操控數字系統。
計算領域正經歷架構革命,報告預測2035年全球算力規模將增長10萬倍,傳統馮·諾依曼架構將被光子計算、存算一體等新型架構取代。數據存儲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AI驅動的存儲系統容量將較2025年提升500倍,Agentic AI技術將重構數據管理范式。通信網絡連接對象將從90億人擴展至9000億智能設備,形成覆蓋物理世界與數字空間的智能體互聯網。
能源體系變革成為技術突破的關鍵制約因素。報告指出,到2035年新能源發電占比將突破50%,AI技術將深度融入能源系統,通過實時能量管理(Token管理瓦特)實現電網動態優化。自動駕駛領域,基于世界模型的L4+級智能汽車將大規模普及,汽車空間屬性將從交通工具轉變為"移動第三空間",重新定義出行體驗。
在社會應用層面,AI技術將深度滲透各領域。醫療健康領域,80%以上的慢性病可通過AI實現早期預防,健康管理從"治療導向"轉向"預防導向"。家庭場景中,超過90%的中國家庭將配備智能機器人,全息投影技術將創造沉浸式生活空間。企業生產領域,AI驅動的自主決策系統將重構價值鏈,85%以上的企業應用將融入AI技術,勞動生產率預計提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