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市場中的中國人形機器人概念股迎來顯著上漲行情。周三全天,市場整體呈現震蕩上行態勢,其中機器人板塊表現尤為突出,多只個股集體漲停,同時芯片產業鏈也維持了強勁的上漲勢頭。數據顯示,自9月5日以來,相關產業鏈股票平均漲幅達到13.5%,大幅領先同期市場整體表現。
據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最新發布的行業研究報告,本輪行情的核心驅動因素在于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密集動態發布,以及全球科技企業在此領域的持續突破。報告指出,9月5日特斯拉公布了針對CEO的長期激勵方案,明確將人形機器人量產作為關鍵運營目標,計劃在未來十年內交付100萬臺Optimus機器人。這一消息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隨后特斯拉通過社交媒體持續釋放產品升級信息,包括9月7日發布的Optimus Gen2.5圖片,以及9月10日在科技峰會上透露的Gen3版本設計進展,其手部靈活度將接近人類水平。
在特斯拉的示范效應下,全球機器人產業競爭顯著升溫。初創企業FigureAI的首席執行官于9月16日通過社交平臺預告,公司將在三天內發布三項重大進展,進一步推高市場期待值。與此同時,中國本土企業也展現出強勁的商業化勢頭。據統計,截至9月11日,優必選、傅利葉智能、宇樹科技等五家頭部企業已與制造業巨頭中國移動、HKC等客戶簽訂總價值約9.75億元人民幣的訂單,部署周期集中在未來兩至三年。
從市場表現來看,中國上市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企業漲幅顯著。摩根士丹利數據顯示,自9月5日以來,相關股票平均上漲13.5%,而同期MSCI中國指數僅上漲4.4%。其中,機器人本體制造類企業表現尤為突出,平均漲幅達15.7%。這種分化態勢反映出市場對產業鏈核心環節的認可。
行業分析認為,當前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形成"技術突破-訂單落地-資本跟進"的良性循環。特斯拉將于近期召開專題會議,討論Optimus的生產計劃及人工智能技術整合方案,而中國本土企業通過實際訂單驗證了機器人在制造、物流等場景的商業價值。隨著頭部客戶率先實現投資回報,規模化應用有望加速推進,為產業持續發展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