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領域迎來技術突破的關鍵節點,固態電池從實驗室邁向量產驗證階段,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多家企業在此賽道加速布局,其中一家設備供應商憑借前瞻性戰略與硬核實力,成為行業焦點。
9月初,億緯鋰能固態電池研究院成都基地正式揭牌,其針對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等高端場景研發的“龍泉二號”全固態電池實現量產下線。僅隔十日,恩捷股份宣布硫化鋰中試線搭建完成,10噸級固態電解質產線投入運營,出貨能力全面就緒。這一系列動作標志著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按下加速鍵。
在這場技術變革中,一家以“設備供應商”身份切入賽道的企業悄然崛起。該公司深耕鋰電池智能裝備領域,2025年上半年該板塊營收達45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約70%。其核心業務覆蓋從極片制作到電池組裝的全流程解決方案,卷繞機、疊片機等關鍵設備均屬行業領先。
固態電池的爆發并非偶然。憑借高能量密度與安全性優勢,該技術已成為新能源汽車、人形機器人等領域的戰略方向。據機構預測,到2029年,我國固態電池智能裝備市場規模將突破117億元。而這家企業早在2024年便推出全固態電池整線解決方案,并完成全球首條車規級產線交付,2025年6月再次向頭部客戶交付多套核心裝備,技術領先性得到驗證。
其國際化布局同樣引人注目。目前,該公司已打入歐美、日韓等地頭部電池企業供應鏈,客戶名單涵蓋寧德時代、比亞迪、特斯拉、福特等全球知名廠商。2025年上半年新簽訂單達124億元,同比激增70%,在手訂單充裕為業績增長提供強勁支撐。
傳統業務領域,該企業同樣構建起深厚護城河。作為全球唯一具備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鋰電整線解決方案提供商,其設備覆蓋全產業鏈環節,既能降低客戶成本,又可提供優質售后服務。2024年,該公司以15.5%的全球市占率、19%的國內市占率穩居行業首位,份額優勢顯著。
業績表現與下游資本開支周期緊密相關。2021-2022年,鋰電行業擴產潮推動公司營收高速增長,增速分別達71%、40%。2023年受行業產能飽和與價格戰影響,利潤出現下滑。2024年因客戶延長驗收周期,收入同比下降約40%。但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收與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5%、61%,經營性現金流環比大增72%,回款情況顯著改善。
下游需求的回暖為持續增長注入動力。2024年下半年以來,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龍頭廠商重啟擴產計劃。寧德時代2025年上半年產能利用率已達90%,海內外基地同步建設;億緯鋰能匈牙利、馬來西亞基地加速推進,北美技術授權工廠亦已開工。隨著固態電池風口與鋰電廠商擴產“雙輪驅動”,這家設備供應商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