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 Inclusion?外灘大會開幕式上,螞蟻集團CEO韓歆毅與小米集團手機部副總裁張雷、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等嘉賓,圍繞大模型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展開深度對話。韓歆毅結合螞蟻集團在AI醫療領域的實踐,系統闡述了專業垂類模型的核心價值與發展路徑。
針對"通用AI與專業AI誰更適合醫療場景"的爭議,韓歆毅明確指出,醫療服務的特殊性決定了專業模型的不可替代性。"當AI醫療健康服務達到極致時,用戶會因為問題得到解決而持續使用。"他以醫學診斷為例,強調專業模型需要具備與資深醫生相當的個性化服務能力,包括精準解析健康數據、科學推薦用藥方案以及提供持續健康管理。
在技術實現層面,韓歆毅認為垂類專業模型具有顯著優勢。其專業能力本身構成技術壁壘,隨著用戶使用頻次增加,模型對個體健康特征的認知深度將持續提升,這種動態優化能力是基礎通用模型難以復制的。"用得越多越懂用戶"的迭代特性,使專業模型在醫療健康領域形成獨特競爭力。
面對"AI是否會取代醫生"的行業關切,韓歆毅給出明確判斷:"在相當長時期內,AI更應定位為醫生的智能助手。"他透露螞蟻集團正通過兩大路徑推進人機協同:一方面幫助專科醫生拓展全科診療能力,另一方面搭建醫療健康實驗室,重點探索AI賦能MDT多學科會診等創新場景。"我們的目標是讓名醫實現能力復制,同時為基層醫生配備智能輔助系統。"
談及技術落地挑戰,韓歆毅坦言面臨三大核心難題。在數據建設方面,醫療數據的標注成本遠超常規領域,"單條數據的處理成本可能高達上百美元,且必須由副主任以上醫師參與審核"。幻覺抑制方面,他強調要在保證服務效能的前提下控制錯誤率,"這需要持續的技術打磨與平衡優化"。而最復雜的倫理問題,則促使螞蟻成立由頂級醫學專家組成的倫理顧問委員會,共同探索行業規范。
盡管醫療健康市場規模已達十萬億級,韓歆毅表示螞蟻集團未來三年將專注技術突破而非商業化推進。"當服務足夠專業可靠時,用戶自然會選擇我們。"這種戰略定力源于實踐成果的支撐——自2023年加速布局AI醫療以來,螞蟻推出的AI健康管家AQ已服務超1.4億用戶,連接全國5000余家醫療機構和近百萬名醫生,并成功為300余位名醫創建數字化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