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一項關于視頻編解碼技術專利的二審判決結果,這一決定對小米公司及整個科技行業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判決,法院支持了小米及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立場,駁回了GE視頻壓縮公司的上訴請求,維持了此前關于一項HEVC/H.265視頻編解碼標準必要專利無效的裁定。
該專利,編號為ZL201610412832.3,是HEVC Advance專利池中的一員。HEVC Advance專利池由多家企業共同組建,匯集了眾多與H.265視頻編碼標準相關的專利,主要向使用該標準的設備制造商收取許可費用。小米公司因未與GE視頻壓縮公司達成專利許可協議,于2020年8月在德國遭遇了侵權訴訟。
面對侵權指控,小米迅速采取了行動,向相關機構提出了專利無效的請求。經過一系列審查程序,2022年,該專利被正式宣告無效。對此結果不滿的GE視頻壓縮公司隨后提起了行政訴訟,但在經過審理后,其請求同樣被駁回。不甘心的GE視頻壓縮公司繼續將案件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希望能夠推翻之前的裁定。
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在經過細致審理后,最終維持了專利無效的裁定。法院認為,該專利缺乏創造性,不足以滿足專利授權的標準。這一決定對于小米而言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也為科技行業在應對專利侵權指控時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隨著最高人民法院裁定的生效,小米在德國面臨的侵權訴訟也將得到妥善解決。這一事件不僅彰顯了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嚴格與公正,也為國內外企業在專利合作與糾紛處理中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指引。
對于整個科技行業而言,這一判決結果無疑具有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提醒企業在技術創新的同時要注重專利的質量與創造性,也為企業在面對專利侵權指控時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