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亞馬遜被曝出已計劃收購一家專注于AI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初創企業——Bee。這一消息最初由Bee的聯合創始人瑪麗亞·德·盧爾德·佐洛在職業社交平臺LinkedIn上透露,隨后得到了亞馬遜方面的部分證實,他們表示交易仍在進行中,尚未最終塵埃落定。
Bee公司自去年成功融資700萬美元以來,一直致力于兩款主打產品的研發:一款是定價親民(49.99美元)的獨立手環,需額外支付每月19美元的訂閱費用;另一款則是適用于Apple Watch的應用程序。這兩款產品的核心功能在于能夠捕捉并記錄用戶所聽到的所有聲音(除非用戶主動選擇靜音),旨在通過分析對話內容,自動生成提醒和待辦事項列表,以提升用戶的日常生活效率。
佐洛曾在去年接受TechCrunch采訪時透露,Bee的最終愿景是打造一款“云端手機”,即用戶手機的云端鏡像,使得Bee的個人設備能夠無縫訪問用戶的各類賬戶和通知,從而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提醒和信息推送服務。Bee在其官方網站上強調,他們相信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個個性化的、環境智能的助手,這個助手不僅實用,更像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伙伴,能夠幫助用戶更好地反思、記憶,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如地穿梭。
盡管市場上已有Rabbit、Humane AI等公司嘗試過類似的可穿戴AI設備,但均未取得顯著的成功。相比之下,Bee憑借其50美元左右的價格定位,成功吸引了那些對新技術充滿好奇但又不想承擔過高成本的消費者。特別是與Humane AI Pin高達499美元的價格相比,Bee的設備無疑更加親民。
此次收購對于亞馬遜而言,意味著他們在可穿戴AI設備領域的布局又邁出了一步。這與他們現有的語音控制家庭助手產品(如Echo音箱系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展現了亞馬遜在AI硬件領域的多元化探索。與此同時,ChatGPT的制造商OpenAI、社交巨頭meta以及科技巨頭蘋果也都在積極開發自己的AI硬件產品,如OpenAI的AI硬件、meta的智能眼鏡以及據傳蘋果也在研發的AI驅動智能眼鏡。
然而,隨著這些智能設備的普及,安全和隱私問題也日益凸顯。由于這些設備會不斷記錄周圍的環境信息,因此不同公司在處理、存儲以及利用這些語音錄音進行AI訓練方面的政策差異成為了用戶關注的焦點。Bee在其隱私政策中明確表示,用戶可以隨時刪除自己的數據,且音頻錄音不會被保存或用于AI訓練。但值得注意的是,該應用確實會存儲通過AI分析得到的用戶數據,這是其作為智能助手發揮作用的基礎。
為了緩解用戶的隱私擔憂,Bee曾表示他們計劃只記錄那些已經口頭同意被記錄的人的聲音,并且正在開發一項功能,允許用戶根據主題和位置設定邊界,以自動暫停設備的學習功能。他們還計劃構建設備端的AI處理能力,以減少將數據上傳至云端所帶來的隱私風險。
但隨著Bee即將被整合進亞馬遜的大家庭,這些政策是否會有所調整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尤其是考慮到亞馬遜在處理客戶設備用戶數據方面的歷史記錄并不完全令人放心。過去,亞馬遜曾未經設備所有者同意就與執法部門分享了用戶個人Ring安全攝像頭的錄像,這一事件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和批評。因此,未來Bee在亞馬遜旗下的表現以及用戶隱私的保護情況,都將值得我們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