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南方都市報社正式宣布旗下兩大客戶端——南都新聞客戶端、N視頻客戶端合二為一、煥新升級。近日,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喻國明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評價此次南都旗下兩大客戶端合并煥新的相關舉措。“南都身處改革開放最前沿,是處于變革發展潮頭最為重要領軍者之一。這兩個優勢對于今天來解決AI時代下主流媒介的價值角色問題是非常好的條件,我們對南都抱有很高期待。”
談價值可供性
主流媒介與平臺型媒介構建協同傳播生態
“媒體系統性變革推出一系列整合內部資源的舉措,這種嘗試值得肯定,為更深層次的生態級變革奠定了基石。”喻國明肯定了地方實踐的探索價值,并表示,“變革的核心在于找到自身在生態中的獨特價值定位,特別是通過與平臺型媒介的戰略性協同融合,實現‘價值可供性’。”
他將傳播生態解構為三個相互支撐的“可供性”層面:首先是技術可供性,是由如AIGC大模型開發者等技術提供方賦能的基礎技術能力;再者是功能可供性,即平臺型媒介運用技術構建滿足社會需求的功能與服務;最后則是主流媒介在平臺性媒介上提供價值的價值可供性。
“價值可供性層面正是主流媒體亟待布局的核心戰場。”他表示,主流媒體是價值媒介,核心優勢在于生產有價值判斷的優質內容產品。而平臺型媒介雖有巨大流量池,卻常陷于“表面熱鬧,內里膚淺”的困境。它們如今有強烈的內在需求——流量要有靈魂,內容要有價值。“平臺自身往往不擅長價值方向的精準把握與深度引導。”
在他看來,這正是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機遇所在:主流媒體憑借對社會規則、公共價值與結構性趨勢等深刻理解,能夠深度嵌入平臺生態,指導并幫助平臺型媒介構建更準確、更高質量的內容產品與傳播場景,從而實現影響力與價值。
他建議,主流媒體未來的發展路徑,“應與平臺型媒介建立生態級意義上的戰略性合作。這種合作是生態級以上的深度耦合,是利益共同體的構建,涵蓋數據共享、流量共享等多維度的共贏機制。”
談在地連接
都市媒體要用好內容溫度回應百姓關切
“借助AI智能體‘無所不在、無所不聯’的特性,在主流媒體價值羅盤的引導下,完全有可能催生出更精彩、更具人文溫度的內容產品。”聚焦都市媒體的轉型,喻國明提出了“發揮價值可供性”的路徑,著重從價值引導的角度闡述都市媒體的獨特作用。
“我們身處巨變時代,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對未來的確定感與‘根’的歸屬感。這種需求投射到城市層面,就體現為對‘城市溫度’的呼喚。”他分析到,“溫度”本質上是關系的質量,是對老百姓關切的深度回應。都市媒體的使命,就在于生產能傳遞這種溫度的產品,精準擊中社會“繃得最緊的那根弦”,以此推動城市治理優化,切實解決市民的核心訴求。
“打造新型都市媒體,發揮價值引導作用,實質上是構建‘大模型之下的小模型’。”他表示,城市建設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大模型”,但其能量難以被直接、充分地利用。如果我們能在本地部署類似“社區級智能應用板塊”的“小模型”,使其與社區居民產生豐富多彩、需求導向的深度連接——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疑問和需求。那么功能可供性與價值可供性便自然建立,城市居民的歸屬感也將隨之而生。
值得留意的是,面對AI時代技術迭代,喻國明認為主流媒體無需在技術層面與智能體“硬碰硬”,關鍵在于成為智能體的價值引導者與協同者。“需要深入研究智能體‘不能做什么’或‘不擅長做什么’,同時依托其強大優勢,將其深度納入內容創意與功能創新的流程,實現‘1+1>2’的協同效應。這本身就是一種高層次的‘價值引導’。”
他表示,南都N視頻“兩端合一”上線AI智能體及智慧采編系統,其深遠意義在于賦能采編人員,使其能運用AI工具理解并適應新時代的思維方式、傳播生態、規則與機制。“這為與平臺型媒介等各方實現‘生態級變革’奠定了至關重要的能力基礎。”
“主流媒體的核心角色,已不應再局限于‘內容提供方’。其更重要的身份是連接者、穿針引線的協調者、資源整合的組織者、生態健康的運維者。”在他看來,唯有完成這一角色轉變,才能真正執掌價值羅盤,在生態級的“系統性變革”棋局中落子有聲。
采寫:南都記者 李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