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界近日掀起的波瀾中,具身智能領域成為焦點,多家創新企業相繼宣布獲得巨額融資,其中京東的身影尤為引人注目。
千尋智能(Spirit AI)率先宣布完成近6億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由京東領銜,中網投、浙江省科創母基金、華泰紫金、復星銳正等投資機構緊隨其后。這家以自研VLA模型為核心的全力控人形機器人Moz1的研發商,憑借其強大的技術背景和創始團隊——包括華中科技大學出身的機器人行業老兵韓峰濤,以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的首席科學家高陽——吸引了眾多資本的青睞。老股東們如Prosperity 7 Ventures、順為資本等也紛紛加碼投資。
緊接著,逐際動力LimX Dynamics也傳來融資捷報,同樣由京東戰略領投。至此,逐際動力的股東陣容星光熠熠,涵蓋了阿里巴巴集團、招商局創投、蔚來資本、聯想創投等知名機構。逐際動力創始人張巍,中科大本科及普渡大學博士背景,其雙足機器人TRON 1在巡檢、安防、配送等領域已開展規模化應用。
位于深圳灣創新科技中心的眾擎機器人,成立僅十個月便推出了全開源全尺寸雙足機器人產品,并在今年7月宣布完成兩輪融資。其中,Pre-A++輪由小鵬汽車旗下的星航資本投資,A1輪則由京東領投,寧德時代旗下溥泉資本、銀泰集團等也參與其中。中東資本、弘暉基金等老股東同樣連續增資。
這一系列融資事件,不僅彰顯了京東在具身智能領域的布局力度,也悄然揭開了京東在這一新興賽道上的雄心壯志。事實上,京東對具身智能的投資布局早已開始,去年7月即對橡鹿科技進行了2億人民幣的戰略投資,涉足生活服務機器人領域。
今年,京東更是加快了步伐,不僅成立了“智能機器人業務”部門,還積極掃貨具身智能創業公司。智元機器人便是其中一例,京東成為其新晉股東,并有望通過智元要約收購科創板公司上緯新材,實現京東在機器人領域的首個IPO。
劉強東的親自參與,無疑為京東的戰略布局增添了更多色彩。今年3月,他現身香港科技大學,參觀了人工智能項目,顯示出對前沿技術的濃厚興趣。在京東的業務版圖中,AI的應用日益深入,從物流的供應鏈管理和履約環節,到核心零售場景的搜索、推薦體系,再到AI導購助手、數字人等領域,京東都在積極探索AI的潛力。
隨著具身智能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京東推出了面向機器人領域的“JoyInside平臺”,旨在構建人形機器人在零售、物流場景的落地生態。目前,該平臺已接入多家機器人廠商產品,并與地平線機器人、科沃斯等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
在具身智能的爆發期,融資事件層出不窮。跨維智能、星海圖、它石智航等企業紛紛宣布獲得巨額融資,而銀河通用更是完成了超11億元的融資,成為具身大模型機器人領域單筆最大融資案例。稚暉君和王興興這兩位標志性創始人,也相繼踏上了IPO的征程。
然而,商業化難題依然擺在具身智能企業面前。大多數企業仍處于早期階段,商業化仍在摸索之中。訂單成為衡量企業實力的重要標準。智元機器人和宇樹科技在中國移動的項目中中標,優必選也宣布中標覓億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機器人設備采購項目,這些訂單不僅為企業帶來了收入,也成為其在激烈競爭中立足的重要支撐。
隨著競爭的加劇,具身智能領域將迎來殘酷洗牌。只有那些能夠源源不斷拿到訂單、實現商業化的企業,才能在這場智能革命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