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市場迎來了一場銷量統計方式的革新風暴,中心人物是鴻蒙智行。這個由華為深度賦能的生態品牌,憑借“52747輛”的月度銷量佳績,一舉奪得新勢力榜首位置。其背后,是四家獨立車企——問界(賽力斯)、智界(奇瑞)、享界(北汽)、尊界(江淮)的銷量數據被統一歸集于鴻蒙智行之下。
這一統計方式的創新,讓銷量數據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景象。同一輛車,例如問界M9,既在賽力斯集團的產銷公告中亮相,又成為鴻蒙智行登頂的關鍵支撐。智界S7、享界等車型也面臨著類似的“雙重身份”問題,它們的銷量在各自車企的月度總結與鴻蒙智行的戰報中同步出現。
鴻蒙智行的這種“合體”策略,迅速將其塑造為一個銷量上的“超級品牌”,體量遠超單一新勢力品牌。然而,這種統計方式的變革,也引發了行業對于公平性與透明度的深刻反思。傳統上,銷量統計以品牌歸屬或制造主體為清晰邊界,如今,這一規則在鴻蒙智行的沖擊下顯得模糊不清。
行業公平競爭面臨挑戰。理想、蔚來、小鵬等品牌,一直以來都是作為單一主體在銷量榜單上競爭。而鴻蒙智行通過整合多家車企的銷量,創造了一個難以比擬的“超級實體”,其數據基礎與可比性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相當于讓一支“聯隊”與“單打選手”在同一張榜單上競技,顯然有失公允。
鴻蒙智行的崛起還對合作車企的品牌價值造成了稀釋。隨著“鴻蒙智行”標簽的日益耀眼,消費者和市場的注意力被強力導向華為生態。賽力斯、奇瑞等制造伙伴的品牌建設努力,在“四界”銷量光環的照耀下顯得黯淡無光。長此以往,這些合作車企可能會陷入“代工化”的困境。
對于投資者和行業分析師來說,鴻蒙智行的統計方式也帶來了不小的困擾。投資者在評估賽力斯、奇瑞等企業的獨立運營能力時,其真實市場表現被鴻蒙智行的聚合數據所掩蓋。行業分析師在解讀市場格局時,也因統計口徑的模糊性而難以獲得準確數據。
華為在智選車模式中的強勢地位,使其從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躍升為生態主導者與數據規則的重新定義者。這種角色的轉變,徹底重構了傳統的“甲方-乙方”界限,也引發了行業對于銷量統計規則的深刻思考。
汽車產業的智能化轉型催生了全新的產業協作形態,“生態造車”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然而,在擁抱創新的同時,行業也需要建立與之匹配的、透明且公平的數據統計新標準。銷量數據在制造主體與技術生態品牌之間的歸屬關系需要明確標注,避免“一車兩算”的尷尬局面。
為了維護公平競爭和市場透明度,行業機構可考慮增設“生態品牌銷量榜”與“制造企業銷量榜”等細分榜單,以滿足不同分析需求。同時,在發布鴻蒙智行等聚合數據時,應同步披露各合作品牌的具體構成數據,以保障公眾的知情權。
鴻蒙智行的銷量登頂,不僅是一場成功的營銷戰役,更是一面映照行業規則困境的鏡子。在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中,如何在擁抱創新的同時守護住公平與透明的底線,已成為整個汽車產業必須共同面對的時代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