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探索再次迎來歷史性的突破,我國嫦娥六號任務在2024年6月25日成功自月球背面阿波羅盆地采集并帶回了珍貴的1935.3克月壤樣本。這一壯舉不僅象征著人類首次成功自月球背面取樣返回地球,更為月球科學研究開辟了全新的篇章。
阿波羅盆地,坐落于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的東北邊緣,其獨特的地質構造和豐富的物質組成,為嫦娥六號樣品的解析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以SPA盆地為投影中心的月球數字高程模型揭示了該區域復雜的地形地貌,而針對阿波羅盆地的詳細研究則顯示,其月殼相對較薄,地質歷史錯綜復雜。
在阿波羅盆地的探測中,科學家們獲得了關于月殼厚度的關鍵數據,以及高分辨率的影像資料和多光譜信息。特別是多光譜成像數據,其中紅色、綠色和藍色通道分別對應900納米、1050納米和1250納米的吸收深度,這些假彩色影像為科學家提供了月表物質成分的寶貴線索。
月球的正反兩面呈現出顯著的不對稱性,這一特征一直是月球科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嫦娥六號帶回的月背斜長巖樣品,對于理解月球巖漿洋的形成過程和早期演化具有重大意義。由于月球正面與背面的月殼結構存在顯著差異,這些樣品的深入研究將有助于科學家更全面地揭示月球的形成和演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