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再度迎來銷量公布的熱潮。令人矚目的是,比亞迪在七月第二周的銷量達到了4.88萬臺,盡管這一數字對于許多品牌而言已是天文數字,但相較于比亞迪以往的表現,卻顯得略有下滑。與此同時,特斯拉則在這個傳統意義上的汽車銷售淡季中異軍突起,單周銷量高達1.227萬臺,實現了顯著增長。
華為問界憑借旗下的M8車型,成功躋身銷量排行榜第三位,一周內售出了8610臺車輛。而緊隨其后的是零跑汽車,該品牌憑借其高性價比的產品,單周銷量達到了8560臺,與問界的差距微乎其微,展現出強勁的上升勢頭。
在眾多品牌中,小米汽車的表現同樣引人注目。本周,小米品牌累計交付了6680輛新車訂單,其中小米SU7占據了主導地位,交付量達到了5819臺,而新推出的小米YU7則稍顯遜色,僅售出了860臺。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交付的車輛均為頂配MAX版,而低配入門級版本的交付時間則需延后。
小米汽車的這一波市場表現,讓人不禁想起了十年前小米4手機一機難求的情景。小米雷布斯的營銷能力再次得到了充分展現,他將小米YU7打造成了市場上的熱門期貨產品,吸引了大量潛在客戶和預定客戶的關注。盡管產能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但小米汽車的銷量卻并未因此受到影響,反而越賣越火。
海外市場上,小米汽車同樣備受矚目。許多海外客戶甚至愿意加價兩倍來購買小米汽車,但即便如此,仍然難以提車。海外的黃牛經銷商們更是翹首以盼,期待小米YU7能夠盡快出口,以滿足他們對于平價“法拉利FUV”的渴望。
然而,產能問題始終是小米汽車面臨的一大挑戰。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會對小米汽車的品牌形象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市場普遍期待小米能夠加大投入,擴大產能,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