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盛夏時節,中國汽車論壇于上海嘉定盛大舉行,匯聚了汽車行業眾多精英與學者。論壇以“提質向新,智贏未來”為主題,通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活動,深度探討了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路徑。其中,長安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授閔海根在“智數賦能,‘智’檢之道——汽車測試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論壇上,分享了其團隊在自動駕駛測試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閔教授首先概述了自動駕駛技術的背景與現狀。他提到,自動駕駛技術融合了感知、決策、規劃與控制,被視為未來技術發展的高地。近年來,自動駕駛技術雖經歷了起伏,但始終是行業關注的焦點。然而,隨著自動駕駛汽車安全事故的頻發,對汽車產品的安全評估與準入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國際上普遍認為,自動駕駛汽車必須經過嚴格測試才能商業化。
閔教授進一步指出,傳統汽車測試主要關注車輛本身與駕駛員,而自動駕駛測試則涉及人、車、環境及任務的復雜耦合,測試維度呈爆炸式增長。因此,建立科學完善的自動駕駛測試評價體系與工具鏈成為國際難題。國際上已提出多支柱測試評價準則,包括審核與認證、虛擬仿真、封閉場地與公開道路測試等。
在此背景下,閔教授團隊致力于基于數字孿生的自動駕駛虛實融合測試技術研究。他們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構建虛擬仿真環境,并結合真實物理環境進行測試。這種方法不僅能保證車輛動力學與整車控制器系統交互的真實性,還能通過高精度復現測試場景與模擬傳感器信號,有效解決仿真測試置信度不高、道路測試成本高、效率低、復現難等問題。
為實現這一目標,閔教授團隊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技術。他們利用自然駕駛數據、標準法規數據、交通事故數據及經驗駕駛數據,生成覆蓋各種交通場景的測試場景庫。同時,他們還攻克了傳感器高保真建模、交通參與者動態行為建模、多元實時感知交通動靜態時空同步技術及自動駕駛測試評價工具研發等難題。
在此基礎上,閔教授團隊構建了車云場一體化的自動駕駛虛實融合測試系統。該系統實現了車聯網與智能汽車試驗場的場地孿生設備全覆蓋,構建了試驗場全域數字孿生底座。通過云、網、邊端協同,覆蓋了智能感知、實時交互、場景生成、實時仿真及測試評價等多個方面,為自動駕駛測試提供了高效平臺。
閔教授還分享了團隊在自動駕駛測試方面的其他工作。他們開發了多種技術路線的自動駕駛系統,并建設了全國高校唯一的車聯網與智能汽車試驗場。該試驗場占地423畝,具備多種網絡通信方式與高精度定位系統,覆蓋了多種道路環境類型與交通環境。他們還構建了針對自動駕駛汽車和車路系統的典型測試場景,并牽頭組建了國際車聯網與智能汽車測試技術創新聯盟。
在演講的最后,閔教授鼓勵與會者將高水平論文發表在國內權威期刊上,為推動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他的精彩演講贏得了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也為本次中國汽車論壇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