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步伐,正以一種超乎想象的速度推進,其迅猛程度甚至超越了小米手機迭代的節奏。正當市場還在熱議小米SU7和YU7的交付難題時,網絡上突然曝光了兩款全新車型的諜照,為小米汽車的未來布局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據知名博主@整車異響咣當咣當的爆料,其中一款車型內部代號為“昆侖”,是一款增程式SUV,另一款則是設計獨特的溜背小車。小米汽車顯然有意在新能源市場采取“多點開花”的策略,不僅瞄準了高端性能車市場,還將觸角伸向了家庭出行和年輕化消費群體。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這兩款新車極有可能沿用小米SU7的800V高壓平臺技術,從而實現與SU7相媲美的快速充電能力。若增程SUV的定價落在30萬元左右,那么它將直接與理想L8和問界M7等車型展開競爭。在當前“續航焦慮”依舊存在的背景下,增程車型依然是眾多家庭用戶的優選。而小米在生態鏈上的優勢,如手機與車機的無縫互聯、智能家居的聯動功能,或將成為其獨特的賣點。
至于那款溜背小車,目前曝光的信息相對較少,僅有一張被車罩覆蓋的諜照。但從輪廓推測,它可能比SU7更為緊湊,溜背設計尤為明顯,或定位為兩廂車或小型SUV。這類設計在歐洲市場頗受歡迎,但在國內市場的接受度尚待觀察。不過,若小米能將其價格控制在15萬元左右,并配備與SU7同等級別的智能座艙和駕駛輔助系統,它或許能成為年輕消費者的“電動新寵”。
從小米SU7到增程SUV,再到溜背小車,小米的車型布局正迅速構建。然而,這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產能能否跟上?目前SU7的交付周期依然較長,若未來兩年內再推出兩款新車,工廠將面臨巨大壓力。增程技術對于小米而言是一個全新領域,其在可靠性和用戶體驗上能否實現“小米式性價比”,還需市場進一步檢驗。
價格同樣是一個關鍵因素。SU7的定價已經讓不少預算有限的消費者望而卻步,而增程SUV和溜背小車若想獲得市場認可,價格必須更加親民。特別是溜背車型,若能成功切入15萬元價格區間,或許能重演小米手機當年“性價比之王”的傳奇。
小米造車的邏輯與其手機業務頗為相似:先以高端產品樹立品牌形象,再以走量車型搶占市場份額。若這些車型都能取得成功,小米很可能在新能源市場復制其“生態鏈”模式,實現車機互聯、智能家居乃至周邊配件的全線貫通。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車輛品質必須過硬,產能必須穩定。雷軍能否在這兩方面取得突破,將決定小米汽車能否成為下一個“爆款”。而對于消費者而言,或許已經準備好迎接“年輕人的首選增程SUV”或“電動小鋼炮”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