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在近期公布的上半年業績預告中,其財務狀況引起了廣泛關注。與國航和東航相比,南航的虧損情況顯得尤為突出,成為三大航空公司中唯一一家虧損加劇的企業。
根據公開的業績預告數據,國航和東航預計上半年的虧損同比將有顯著收窄,分別減少21%至39%和42%至57%。然而,南航的虧損卻進一步擴大,預計凈虧損將達到13.38億元至17.56億元,同比擴大9%至43%。
面對嚴峻的經營壓力,南航近年來在成本控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試圖扭轉頹勢。其中,改造全經濟艙客艙成為了一項引人注目的舉措。通過改換輕薄座椅等設計,南航在有限的客艙空間內增加了座位數量,以期降低單位運營成本。
理論上,增加座位數量意味著潛在收入的增加。如果南航能保證一定的客座率,那么就可以通過規模效應提升邊際貢獻,從而改善財務狀況。然而,盡管南航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出了努力,但其虧損狀況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除了改造客艙外,南航還積極處置二手飛機,以優化機隊結構和提升盈利能力。今年早些時候,南航總經理韓文勝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由于供應鏈緊張導致二手飛機價格攀升,南航將抓住這一窗口期,對經濟效益不佳的機型進行處置。
目前,南航已經完成部分A319和B737-700飛機的處置工作。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舉措有助于南航回籠資金、緩解資金壓力,并減少飛機的維護、停放等成本。然而,盡管南航在成本控制和機隊優化方面做出了努力,但其仍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
一方面,南航在國際航線發展上明顯落后于國航和東航。今年一季度,東航的國際旅客量比2019年還增長了12.7%,國航也略有增長。相比之下,南航的國際航線恢復緩慢,大量運力積壓在國內市場。而國內市場由于經濟增速調整和居民消費謹慎等因素,航空出行需求受到抑制。
同時,OTA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銷售渠道,但也加劇了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為了獲得更多曝光和訂單,各大航司不得不在價格上進行競爭,導致票價持續下行,收益被嚴重攤薄。高鐵網絡的不斷完善也在中短途運輸市場上分流了大量航空客源。
南航在國內市場面臨高鐵的競爭壓力,同時國際航線的短板又難以快速補齊。在降本空間逐漸見頂的情況下,南航如何在這場扭虧之戰中實現破局,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