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近期將EA211發動機改造為增程器,并搭載于ID.ERA增程車型上,這一舉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引發了軒然大波。這款發動機曾廣泛應用于朗逸、速騰等車型,如今卻以增程器的身份亮相,聲稱要向造車新勢力發起挑戰。然而,現實情況是否真如此樂觀?
大眾此次對EA211 1.5T EVO II發動機進行了大幅升級,引入了米勒循環和保時捷同款的VTG可變截面渦輪,熱效率也從35%提升至40%。盡管這些數據看似亮眼,但與國產陣營相比卻顯得遜色不少。奇瑞的增程器熱效率高達44.5%,長安更是達到了43.31%,即便是理想汽車使用的新晨動力也優于大眾。所謂的“技術碾壓”在對比之下顯得底氣不足。
消費者對于大眾的這一舉措反應如何呢?增程車的核心體驗在于“純電駕駛感+無續航焦慮”。大眾雖然在NVH調校方面表現出色,但在增程器啟動時的平順性上能否超越理想L系列的“無感介入”仍是個未知數。面對華為賦能的問界智駕系統,大眾的Momenta方案又能展現出多少競爭力?
更為關鍵的是價格因素。造車新勢力在價格戰中已殺得難解難分,零跑C16六座增程SUV的起售價僅為15.58萬元,且配置豐富。若大眾依然以合資品牌的姿態定價30萬元以上,恐怕會步ID系列純電車的后塵——展廳內人頭攢動,但真正掏錢買單的消費者寥寥無幾。
大眾入局增程賽道,無疑是傳統巨頭在新能源浪潮中的一次自救嘗試。然而,僅憑一款熱效率并不突出的“魔改發動機”就想實現降維打擊,顯然不太現實。造車新勢力已經用銷量證明,技術可以趕超,但一旦在用戶心中占據位置,即便是老牌巨頭也不得不遵循新的游戲規則。大眾真正的考驗并非技術本身,而是能否放下身段,與國產車進行正面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