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車圈內一款名為享界S9T的旅行車引發了廣泛關注。作為隔壁老王,我決定深入剖析這款車型,看看它是否能在競爭激烈的三十萬價格區間內脫穎而出。
首先吸引我的是車標設計。享界S9T并沒有簡單地將“AITO”替換為幾顆鉆石,而是在二維平面上巧妙地創造出了三維景深效果。從遠處看,它像是一枚扁平的徽章;走近后,你會發現星芒以0.02毫米的級差逐級抬升,光線掠過時會呈現0.3秒的延時衍射,仿佛脈沖星在漆面上跳動。這種納米級蝕刻工藝以往只在瑞士獨立制表品牌中見過,如今被華為應用到了汽車上,無疑提升了品牌的辨識度。對于熱愛戶外活動的旅行車用戶來說,這樣的設計在夜間露營時將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接下來是車身顏色。官方稱之為仙蹤綠,這種顏色經過精心調配,主波長在495-505納米之間,屬于人眼最敏感的青綠過渡帶。明度被刻意壓低3%,飽和度則提升了5%,使得它在陰天呈現出冷翡翠般的沉靜,在陽光下則翻出偏黃的橄欖色,如同一潭會呼吸的湖水。金屬漆中摻入了云母而非普通鋁粉,云母片徑控制在12-18微米,使得車身在不同角度下展現出流動的光帶效果。這樣的噴涂工藝對環境的溫濕度要求極高,南京工廠的噴涂線已經達到了手術室級別的潔凈度。
享界S9T的比例設計同樣值得稱道。旅行車的靈魂在于D柱與車頂的夾角,S9T的夾角為12.7°,既保留了獵裝車的優雅,又具備了瓦罐車的實用性。短前懸、長軸距、長后懸的布局使得視覺重心后移,靜態下就呈現出后驅車的俯沖感。軸距推測在3050毫米左右,比轎車版S9長出40毫米,為第二排膝部空間和尾廂縱深提供了更多空間。加上平直的車頂線條,后備箱高度可達680毫米,輕松容納一輛拆前輪的全尺寸山地車。
在動力方面,享界S9T大概率沿用了S9的碳化硅電驅三合一單元,純電版提供227 kW單電機和385 kW雙電機兩種選擇。盡管旅行車的風阻比轎車略高0.02 Cd,但華為的動態續航算法能夠根據導航海拔、實時溫度、駕駛習慣等因素進行滾動預測,誤差控制在±3%,比傳統的NEDC續航標準更加靠譜。增程版則搭載了1.5T增程器和227 kW后驅電機,純電續航365 km,綜合續航高達1355 km,從北京開到敦煌無需補能。
底盤方面,S9T預計會沿用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的鋁合金架構,但彈簧剛度和避震筒都進行了優化,以適應旅行車多變的裝載場景。雖然目前看三十萬價位可能只給后軸單腔空懸,但華為的動態扭矩系統有望在后續迭代中彌補這一遺憾。
智能駕駛是享界S9T的另一大亮點。它配備了192線激光雷達、6顆固態激光雷達、11個高清攝像頭和3個4D毫米波雷達,硬件冗余度極高。盡管目前法規尚未放開L3級自動駕駛,但華為終端云每天新增的3500萬公里行駛數據為未來的OTA升級提供了堅實基礎。我尤其期待的是旅行車專屬場景功能的實現,如非鋪裝路面的自動避讓、露營模式的一鍵泊車等。
座艙設計同樣體現了享界S9T的高端定位。主駕HUD視場角寬廣,亮度高達15000尼特,烈日下也能清晰顯示導航信息。中控是一塊2.5K OLED懸浮屏,邊框極窄,視覺效果震撼。副駕前的“秘書屏”角度向駕駛員偏轉,避免了行車時反光的問題。
安全方面,享界S9T同樣不遺余力。門檻梁采用了2000 MPa熱成型鋼,并設計了“日”字形閉口截面,中間填充蜂窩鋁,以應對側面柱碰等極端情況。電池包底護板也進行了升級,厚度達到2.5毫米的7系鋁合金材質足以應對飛石等威脅。后排氣簾長度延伸至D柱,確保了滿載時所有乘客的頭部都能得到保護。
價格方面,享界S9T預計以30萬起售,這一價格區間內既有蔚來ET5T、極氪001 FR等強勁對手,也有小鵬G6、比亞迪宋L等性價比之選。然而,享界S9T憑借華為品牌的技術溢價、旅行車的差異化形態以及鴻蒙生態的用戶粘性,有望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對于華為手機、手表、筆記本等全家桶用戶來說,享界S9T更像是一塊移動充電寶,能夠將數字生活無縫延伸到路上。然而,華為也面臨著品牌過載的風險,消費者對于問界、智界、享界等系列的差異感到困惑。因此,到店購車時,消費者不妨直接詢問OTA頻率、保價政策以及換電方案等關鍵問題,以檢驗銷售顧問的專業水平。
享界S9T能否大賣尚未可知,但它無疑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選擇。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憋久了,人們總希望能隨時出發,透過全景天窗看見銀河從車頂流過。享界S9T或許正是那把打開無限可能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