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正在加速推進,讓傳統油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新一代增程車的橫空出世,以純電續航高達400公里的驚人表現,讓油箱幾乎成了擺設,加油站工作人員或許真要開始考慮轉行了。
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更是來者不善,它們表面上與增程車相似,采用油電雙模驅動,但實際上卻擁有四大絕技:城市行駛用電、高速行駛發動機直驅(油耗較增程車低20%)、雙動力并聯加速迅猛、即便電機故障也能繼續行駛。某知名院士曾力挺增程車,卻遭到工程師的反駁:“插混才是增程與混動的完美結合!你們新勢力搞不定,只是因為技術實力不足!”
在這場技術路線的激烈辯論中,消費者卻悄然受益。成都的網約車司機們白天用純電模式接單,晚上快充20分鐘即可充滿,周末長途出行則切換至油電混合模式,成本較油車降低了64%,比純電車還節省了35%的充電時間。北方車主在零下20℃的嚴寒中也能從容出行,增程車的冬季續航損耗僅為15%,而純電車則飽受嚴寒困擾。
車企們同樣精明,增程車相較于插電混動車省去了3組離合器和2套液壓系統,成本直降1.2萬元,這使得車企有更多的空間為車輛配備冰箱、彩電等豪華配置。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增程車的純電續航有望突破700公里(固態電池技術正在研發中),而插電混動車的虧電油耗也將降至5升/百公里以下。在這樣的背景下,油車除了轟鳴的引擎聲外,似乎已難以找到立足之地。
事實上,并不存在所謂的“過渡技術”,只有不愿進步的傲慢。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一款能在冬天放心開空調、長假期間敢于上高速、且不會讓錢包迅速癟下去的靠譜座駕。當增程車將油箱變為“應急備用”時,當插電混動車在極端環境下也能穩定運行時,油車的喪鐘似乎已被技術無情地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