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費者反饋稱,在網絡平臺上發布的關于某商品負面評價的帖子,竟然悄無聲息地消失了。進一步觀察發現,多個直播電商平臺的評論區充斥著大量好評,令人不禁質疑,是誰在互聯網平臺上操控輿論,制造虛假繁榮?
為了探究真相,記者在小紅書、閑魚等平臺嘗試搜索“刷單”“控評”“水軍”等關鍵詞,結果平臺均發出了明確的警示。然而,當輸入“S蛋”“魚塘”等隱晦暗語時,卻能搜索到不少與水軍相關的內容。這些暗語被發布者用作躲避網絡平臺監管的手段。
據知情人士透露,通過在社交平臺搜索中使用暗語或同音字,就能找到這些隱藏的水軍機構。這些機構利用特定的暗號,在網上招募水軍,發布刷單任務。記者聯系到一名叫KIKI的水軍中介,她表示,正面評論每條收費1元,他們正在為電商平臺招募真人用戶,為一款名為沫芮的洗護用品刷好評。
KIKI還向記者展示了如何快速刷評,并指導記者為沫芮品牌的防曬噴霧發布了一條正面評論。她透露,網絡水軍的刷評策略就是招募普通消費者偽裝成“已購用戶”,發布虛假好評,而這些產品他們從未使用過。
記者還接到了一個為不銹鋼壁龕刷好評的任務。按照淘寶店家的指示,記者拍下商品后,通過客服改價付款95元,隨后收到店家轉賬100元,其中5元為傭金。店家提供了產品照片和好評文案,要求記者確認收貨后再評論。而該訂單在商家未真實發貨的情況下,物流信息卻顯示已更新。
通過這一操作,商家僅用5元就在淘寶平臺上買到一個好評。真實用戶的賬號、真實的物流信息,看似合理的網購過程,背后卻是一場虛假的交易和偽造的好評。這種操作方式巧妙地規避了電商平臺的算法監測。
在一個網絡水軍的刷單業務群中,刷手們每天根據群內發布的刷單需求,按照要求發布指定的文字和圖片,在小紅書等平臺的商品體驗帖下進行評論,營造出看似真實生動的用戶評價。
除了偽造客戶刷單外,為遭遇負面評價的品牌“洗白”也是網絡水軍獲利的重要途徑。中介負責招人,專職編輯安排發帖內容,刷手們只需在評論區配合推銷、演戲,就能成功操控消費者對真實信息的獲取。
更令人震驚的是,一些正規平臺為了整體流量和利益,也在暗中推動刷評控評模式。以大眾點評推出的“全民搭伙來探店”項目為例,分為必須到店和自由探店兩種模式。其中,“自由探店”允許用戶不到店體驗,但需寫出真實可信的探店筆記,有的商家甚至主動提供照片和文案。
記者接到了一個金玨全齡多維語言成長學院的探店任務,該店采用自由探店模式且不提供免費體驗服務。商家對到訪的記者感到意外,并表示大部分人都是通過線上聯系,根據提供的圖片和文案提交探店筆記。
記者還探訪了需要“必須到店”的美萊醫美機構。工作人員僅帶領記者參觀8分鐘,完成簡單拍照和交流后,卻要求記者在筆記中著重介紹店里的黃金微針項目,還要提及一位從未見過的醫生。記者僅憑拍攝的照片,結合其他探店筆記,就完成了圖文并茂的體驗式探店筆記,并在10天后收到大眾點評平臺支付的報酬。
記者在深藍心理咨詢工作室和睿杰陪伴的體驗中也發現,無需體驗、不用探店,但需根據商家提供的圖片和注意事項編撰出真實體驗后的筆記。最終,記者發布的探店筆記獲得了相應報酬。
除了刷好評、刷口碑外,為用戶虛假漲粉也是水軍的重要盈利手段。在中介推薦的“千川群”中,記者發現了一個自稱“綜合多平臺業務網站,自助下單”的非法網站。該網站名為聚訫平臺,是一個高度集約化的信息灰產平臺,提供一站式自助下單服務,涵蓋幾乎所有互聯網平臺的各類型賬戶數據業務。
記者通過購買QQ音樂、抖音、快手賬號流量的體驗發現,該平臺通過前臺網站接收大量訂單和業務,背后有境外運營的專業技術團隊和客服團隊支撐,鏈接了一批數量龐大的手機設備群控公司以及真人用戶刷評的水軍業務團隊。
在聚訫平臺的各項服務中,“舉報業務”排名第一,成為水軍們的新生意。他們利用互聯網平臺治理規則進行反向操作,通過威脅封號敲詐勒索牟利。甚至形成了“封號圈”的細分業態,吸引了一些青少年和無業人員從事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