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互聯網的世界里,一個細微卻意義深遠的變化悄然發生。百度AIDAY上,那個被放大的搜索框,如同一枚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成為了互聯網的新焦點。
這不僅僅是一次用戶界面的簡單調整,更是百度搜索產品十年來最大規模的重構。與以往關鍵詞檢索的局限不同,如今的搜索框支持超長文本輸入、多模態交互,甚至能夠處理AI任務,理解模糊需求,完成復雜指令。傳統的鏈接列表也被“百看”取代,支持圖文、音視頻混合排版,智能體與真人服務無縫接入。
搜索,在信息時代是網頁的入口,而在AI時代,它則變成了發起任務、獲取服務、應用與智能體調度的系統。百度此次的轉型,被外界視為一次“自我革命”,徹底摒棄了傳統邏輯,AI搜索與傳統搜索的爭論終于塵埃落定,AI搜索的顛覆性得到了驗證。
然而,這場革命的背后,也隱藏著市場的無形壓力。AI搜索正在塑造年輕用戶的新習慣,阿里旗下的夸克瀏覽器便是一個典型例子。其AI功能日活用戶已突破3369萬,登頂中國AI應用排行榜,且用戶群體年輕化,00后占比過半。相比之下,百度搜索在18-35歲核心用戶群體中的日均使用時長驟降,年輕用戶不斷流失,短視頻平臺及垂直應用對傳統搜索需求的分流愈發明顯。
百度在國內搜索市場的份額也從2021年的87%逐步下滑至2024年的60%,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其核心在線營銷收入同比減少6%,且已連續多個季度下滑。這一系列刺眼的數據,無疑加劇了百度的轉型緊迫感。
夸克的AI躍遷,無疑給百度敲響了警鐘。作為阿里旗下的“小而美”工具型應用,夸克曾被視為邊緣角色,商業模式受限。但在AI技術重構搜索范式的臨界點,夸克率先推出“深度思考”模塊,打破了傳統搜索的限制,實現了意圖理解能力的飛躍。隨后,通過整合通義千問大模型,夸克構建起“AI超級框”架構,用戶輸入自然語言指令,系統即可自動解析并完成操作,形成了“搜索即服務”的閉環。
百度此次搜索升級,也展現出了與夸克相似的路線。推出“百看”,將傳統鏈接列表替換為結構化信息流,整合多種媒體形態及智能體服務,優化信息呈現效率,減少跳轉步驟。作為國內最早布局AI的互聯網公司,百度在AI技術的深度和廣度上曾長期領跑國內互聯網行業。然而,AI對百度搜索業務的浸潤卻相對緩慢,直至今年李彥宏在一季度電話會上透露,百度為生成式AI搜索建立了成熟框架,正加速AI轉型。
但百度的轉型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搜索廣告是百度的生命線,任何可能動搖其根基的變革都需要極大的決心。AI搜索與傳統搜索在商業邏輯上存在根本沖突,AI搜索追求效率與直接解決問題,而傳統廣告則注重曝光與用戶跳轉。因此,百度在轉型過程中面臨著利益糾葛與現實壓力。
盡管如此,百度仍在努力尋找破局之道。嘗試用“智能體廣告”實現轉型,讓廣告成為AI答案的一部分,縮短用戶決策路徑。然而,智能體廣告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確保廣告與內容的融合度、如何評估廣告效果、中小企業能否承擔高昂的維護成本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人們習慣搜索從“信息中介”變成“服務終端”,AI不僅改變了搜索的形態,更重塑了商業邏輯。在這場由AI掀起的變革中,只有那些能夠造出新桌子的人,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