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汽車召回半年報已正式公布,引起了消費市場的廣泛關注。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缺陷產品召回技術中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共實施了60次汽車產品召回,涉及缺陷車輛總數高達506.88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召回數量激增超百萬輛。其中,進口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召回數量均有顯著增長。
面對這一數據,業內專家進行了分析解讀。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指出,在全球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汽車企業間的比拼已不僅限于價格,更在于核心技術和品牌實力的較量。他認為,我國汽車市場正逐步走向成熟,市場應逐漸擺脫價格戰思維,全面關注產品質量、性能、技術和品牌建設。同時,加強對汽車企業和產品生產準入的要求,從源頭上提升行業整體水平和產品質量。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汽車召回數量的顯著增長,主要得益于單一車企的大規模召回事件。特斯拉成為召回數量最多的品牌,共計召回120.68萬輛車輛,占召回總量的近四分之一。召回原因主要涉及車輛上電時的反向電流可能損壞行車電腦主板電源組件,以及電子助力轉向系統軟件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導致倒車影像無法顯示和電子助力轉向功能失效,增加了車輛發生碰撞的風險。
奔馳品牌也表現突出,成為今年上半年累計召回頻率最高的車企。數據顯示,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和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在1至6月期間,共實施了12次產品召回,涉及缺陷汽車產品144967輛。其中,6月13日當天就實施了3次召回,覆蓋旗下多款國產和進口汽車,包括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型。
進口汽車方面,雖然近年來銷量有所下滑,但召回頻次卻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進口汽車共召回33次,占總召回次數的超五成。涉及日系、韓系、美系、德系、意系等多家全球知名品牌。例如,捷尼賽思因高壓燃油泵、集成充電控制模塊和儀表盤軟件等問題多次召回旗下車型。進口起亞汽車也因制動系統液壓電子控制單元內部可能發生短路而召回部分車型。
隨著汽車研發水平的不斷提升,汽車產品速成化趨勢明顯,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日益凸顯。付于武認為,在“新四化”背景下,汽車企業除了需要加強創新外,高質量發展才是脫穎而出的關鍵。他強調,汽車企業應不斷提升制造工藝,重視生產細節,以提升品牌形象和贏得消費市場。
事實上,已有部分汽車企業因產品質量把控不到位而進入召回名單。例如,保時捷因部分車輛裝配錯誤導致后排安全帶扣可能失效而召回相關車型;斯泰蘭蒂斯也因部分車輛制動踏板和制動助力器緊固螺栓連接可能松動而召回進口朱麗葉和斯坦維汽車。北京奔馳因電池管理系統軟件設計問題召回近2.6萬輛新能源車,并建議消費者將車輛充電上限設定為不超過80%以確保用車安全。
針對汽車領域存在的產品質量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發布通知,部署開展2025年度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工作。此次檢查將加大對輿論關注度高、存在較大質量安全隱患車型的抽查力度,嚴查整車結構參數、碰撞安全、電池性能等關鍵指標。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表示,汽車召回制度在確保行車安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認為,在國家大力倡導提質擴容促消費的政策導向下,召回制度已成為引導企業積極履行產品召回主體責任的關鍵驅動力。這一制度不僅推動了企業不斷革新生產技術、優化管理流程,還從源頭上減少了產品缺陷,提升了產品質量,從而更好地滿足了消費者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