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電動汽車企業不僅在產品銷售上下功夫,還通過一系列權益綁定消費者,迫使他們必須前往指定的授權店進行保養和維修。有傳言稱,某車企甚至規定,車主必須在其指定的4S店更換輪胎,否則可能會影響其免費換電等權益。
某車企創始人近期推出的售價近200元的紙巾盒也引起了廣泛關注。該紙巾盒被標榜為擁有眾多先進技術,而同類產品的市場價格僅為70多元左右。這一舉動不禁讓人聯想到該車企在手機行業中通過銷售周邊產品實現高額利潤的策略,如今這一模式似乎也被應用到了汽車領域。
然而,這些新興車企的做法也引發了不少車主的吐槽。有車主反映,某美國車企在車輛出現問題時,往往要求返廠維修,且維修周期長達數月,還需額外支付高額的運輸費用。這不僅浪費了車主的時間,還增加了額外的經濟負擔。相比之下,傳統汽車企業在售后服務方面顯得更為靈活和親民。
捷達、卡羅拉等傳統車型因其維修便捷、配件價格合理而深受消費者喜愛。許多小問題只需在街邊維修店就能輕松解決,無需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這些傳統車企為了降低消費者的使用成本,采用了簡化的配件設計和模塊化維修策略,使得車主在維修時能夠節省不少費用。
盡管新興車企通過銷售周邊產品和提供特定服務能夠在短期內獲得可觀的利潤,但這種做法可能并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汽車作為耐用消費品,其使用壽命較長。一旦車主在使用過程中遇到過多不便或高昂的費用,他們很可能會轉向傳統汽車企業。事實上,近兩個月來已有不少消費者開始選擇購買外資車,這凸顯了口碑在汽車銷售中的重要性。新興車企若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注重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