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4時,一艘滿載著4000多輛各式車輛及其配件的利比里亞籍貨輪“黃河口”號,在上海南港碼頭順利完成了所有邊檢出境手續,正式啟程前往秘魯的錢凱港。這一歷史性時刻標志著上海南港與秘魯錢凱港之間的直航航線正式開通,為中國國產汽車進軍拉美市場開辟了一條全新的路徑。
與歐洲、北美及俄羅斯等寒冷地區相比,拉美大陸因其獨特的氣候條件,更適合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與使用,這也促使了眾多中國車企紛紛加速在拉美地區的布局。據統計,2024年我國客車出口量達到了近6.2萬輛的新高,同比增長超過40%。拉美地區的電動公交車市場幾乎被中國制造所壟斷,這股“電車熱潮”不僅推動了當地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也促使航運企業加大了對滾裝船運力的投入。
“黃河口”號貨輪作為一艘燃油和天然氣雙燃料動力的滾裝船,擁有7000個車位和12層汽車甲板。此次在上海南港碼頭,該貨輪加注了900立方液化天然氣,并裝載了3800多輛新能源小汽車、75輛國產新能源大巴、65輛工程車及其配件。同時,它還卸下了1臺進口直升機及其配件,這一舉動充分展示了我國高端制造業與世界各地的交流與融合。
近期,上海持續遭受高溫天氣的侵襲,碼頭堆場的午間溫度一度逼近38℃。由于滾裝作業過程中無法開啟車載空調等設備,現場工作人員不得不直面高溫的考驗。盡管如此,作業人員依然冒著酷暑駕駛車輛,邊檢民警也在烈日下對堆場車輛進行嚴格檢查。與此同時,“海港未來”號天然氣加注船正在進行“船對船”燃料加注作業,整個碼頭現場車流不斷,國產汽車出海的工作繁忙而有序。
據南港碼頭運營方海通臨港運營部調度值班經理陸禹介紹,5月至8月是航運的旺季。自7月以來,海通臨港已經靠泊了9艘次內外貿滾裝船,這些汽車主要出口至東南亞和南美地區,其中南美方向主要集中在秘魯、哥倫比亞和智利等國家。為了應對高溫天氣,碼頭會結合氣溫和船期情況,適當增加夜間作業量,以確保裝卸效率不受影響。
洋山邊檢站執勤三隊民警一級警長羅佳星表示,在高溫天氣下,邊檢部門充分利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國家移民管理局政務服務平臺,提高了船舶通關、人員上下外輪、船舶搭靠外輪等業務的網上辦理率。通過讓“數據多跑路”,減少了企業和群眾的跑腿次數,確保了通關過程的高效與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