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這一變化雖悄然進行,但其影響力卻極為深遠。或許許多消費者尚未明顯感知,但從銷售數據上看,這一趨勢已清晰可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插混)正迅速取代傳統的日系油電混合車型,甚至增程式電動車的熱度也已超越油混。
這一轉變并非空穴來風。回顧2020年,插混車型的年銷量僅為25萬輛左右,與本田的油混車型銷量相當,遠不及豐田的市場影響力。然而,到了2024年,插混車型的銷量已飆升至514萬輛,成為市場的主力軍。反觀曾經被譽為“技術信仰”的油混車型,其市場份額正逐漸萎縮,已逼近個位數。
那么,曾經以“無需充電”為賣點的油混車型,為何如今卻成了劣勢?日系混動究竟敗在了哪里?
油電混動的興起,實則是對時代焦慮的回應。上世紀末,歐美面臨石油危機和環保壓力的雙重挑戰。油價飆升和嚴格的尾氣排放標準,迫使車企尋求降低油耗的新途徑。然而,當時的純電動技術尚不成熟,續航短、成本高、基礎設施缺乏,難以大規模應用。在此背景下,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品牌推出了“不依賴外部充電”的混合動力車,成功打開了市場。
在中國市場,隨著油價上漲,消費者對開車成本的焦慮加劇,油電混動迅速走紅。它無需充電,不改變原有用車習慣,正好滿足了當時主流家庭的需求。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保守”的策略逐漸顯現出其局限性。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迅猛發展,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插混技術日益成熟。同時,智能化、平臺化、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進步也推動了插混和增程式電動車的普及。相比之下,油混車型顯得力不從心。插混和增程式電動車在省錢、油耗、體驗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均占據優勢。
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如今,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夠用”或“穩定”,而是追求全新的駕駛體驗、智能化的科技感以及未來感十足的生活方式。然而,日系混動車型卻未能及時跟上這一變化。它們長期依賴的穩定、節油的“全產業鏈”模式,在新時代顯得力不從心。缺乏電池技術、智能化和互聯網產業的支持,日系車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逐漸減弱。
因此,日系混動車型在華銷量的下滑并非偶然。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日系車企需要尋求新的突破點,以重振市場地位。然而,這一過程注定充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