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正經歷一場悄無聲息卻影響深遠的變革。或許消費者尚未直觀感受到,但數據已經明確揭示出這一趨勢:“插電式混合動力”(插混)車型正迅速取代“日系油電混合動力”(油混),甚至增程式電動車的熱度也已超越油混。
這一變化并非空穴來風。2020年,插混車型年銷量僅為約25萬輛,與本田的油混車型銷量相當,遠不及豐田的聲勢。然而,到了2024年,插混車型銷量激增至514萬輛,成為市場主力。相反,曾經被視為“技術標桿”的油混車型,市場份額持續萎縮,已逼近個位數。
油混車型的崛起,實則是時代焦慮的產物。上世紀末,歐美面臨石油危機和環保壓力,油價飆升,尾氣排放標準收緊。在此背景下,車企急需解決“降低油耗”的難題。然而,純電動技術當時尚不成熟,續航短、成本高、基礎設施缺乏,難以量產。于是,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品牌,推出了“無需外部充電”的油電混合動力車,如1997年上市的第一代普銳斯,憑借“低油耗+不插電”的優勢,在環保嚴格的加州市場大獲成功。
在中國,隨著油價上漲,消費者對“開車成本”的焦慮加劇,油電混動同樣迅速走紅。它無需充電,不改變原有用車習慣,正好滿足了當時主流家庭的需求。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保守”逐漸變為“落后”。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插混技術日益成熟,智能化、平臺化、成本控制能力大幅提升。車企在純電領域競爭激烈的同時,也瘋狂加碼插混和增程產品,用戶認知迅速提升。此時,油混車型就顯得尷尬了:論省錢,插混/增程車型可以純電行駛,更經濟;論油耗,插混車型在虧電狀態下油耗也更低;論體驗,插混/增程車型更接近電驅,更優越;論政策,更是無法相比。
更關鍵的是,油混車型未能及時跟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如今,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夠用”或“穩定”,而是追求全新的駕駛體驗、智能化的科技感以及未來感十足的生活方式。然而,日系混動仍在堅守傳統,這并非它們不愿改變,而是可能已無力改變。日系車企長期以穩定、節油為基礎構建“全產業鏈”模式,技術依賴本土產業鏈。然而,在新時代,這種模式卻成為了革新的枷鎖。日系車企在電池技術、智能化、互聯網產業等方面與中國車企相比,已明顯落后。
因此,油混車型銷量下滑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一變革不僅反映了汽車技術的進步,更體現了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以及市場競爭的激烈。在這場靜悄悄的“洗牌”中,誰能緊跟時代步伐,滿足消費者需求,誰就能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