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市場,一場由電動化與智能化引領的變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行業格局。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今年前五個月,中國本土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已攀升至68.8%,達到歷史新高,而合資品牌則下滑至31.2%,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曾幾何時,合資品牌憑借先進的技術和品牌影響力在中國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然而,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消費者對電動化和智能化需求的日益增長,合資品牌亟需加速轉型,以適應這一“中國速度”。
東風日產便是積極應對這一挑戰的典范。其最新車型N7,作為“天演”架構下的首款力作,自4月27日上市以來,憑借超舒適體驗和競爭力十足的定價,迅速成為合資新能源市場的焦點。東風日產執行副總裁周鋒透露,N7上市僅50天,大定訂單已突破2萬臺,交付量達6000臺。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馬智欣則表示,未來兩年,日產將在中國追加100億元投資,用于電動汽車的研發與創新,以加速技術迭代和產品落地。
不僅是東風日產,豐田、寶馬等跨國車企也紛紛采取行動,加速本土化進程。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總經理小西良樹透露,未來中國車型的開發決策權將由日本總部轉移至中國,以構建本土工程師主導的研發體系,提升產品對中國市場需求的響應速度。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則表示,盡管跨國車企及零部件企業在華利潤普遍下滑,但近70%的企業計劃在2025年及以后加大對華投資,其中超過78%的企業將投資重點聚焦于研發領域。
在營銷領域,合資車企同樣在積極變革。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宣布成立數字化與傳播部,旨在擁抱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客戶運營能力。華晨寶馬則與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達成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汽車營銷服務,提升用戶購車體驗和經銷商運營效能。
一汽奧迪銷售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李鳳剛坦言,在激烈和浮躁的市場環境下,營銷至關重要。一汽大眾也在加速營銷變革,打破現有體制機制中的掣肘,提升營銷流程鏈路的效率和匹配度,以確保未來產品的成功。
跨國車企還在積極融入本土生態,與中國科技領軍企業深化合作。寶馬與寧德時代、華為等攜手,啟動動力電池項目和智能應用系統開發;一汽奧迪則與華為合作,推出搭載“乾崑智駕”系統的新能源SUV。這些合作不僅彰顯了跨國車企本土化戰略的深化,也推動了中國汽車供應鏈的全球化發展。
天津大學教授姚春德指出,中國在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方面擁有先發優勢,形成了更高效的全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通過重塑供應鏈的生態體系,跨國車企能夠反向提升自身的全球競爭力。通用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王靜也表示,通用汽車將拓寬加深在中國的戰略,將“在中國,為中國”戰略升級為“在中國,為全球”,以更好地服務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