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普遍進行庫存清理、價格大戰的六月底,比亞迪卻反其道而行之,對其熱門車型海鷗進行了價格調整。一款名為“自在版”的新車型悄然上架,定價7.88萬元,這一價格相較于2023年推出的“自由飛翔”版起始價7.38萬元有所上漲。
這款“自在版”的命名頗為引人遐想,既非入門級也非頂配版本,其定位顯得頗為模糊。若稱其為新入門車型,其價格卻高于現有款式;若接近頂配,那么8.98萬元的飛翔版又該何去何從?
深入分析配置后發現,“自在版”確實在續航里程上有所提升,從305公里增加至405公里。然而,在當下市場,405公里的續航已不再稀奇,吉利星愿等車型均以405公里起步,歐拉好貓更是達到了410公里。因此,這一升級似乎并不足以支撐價格上漲。
智能化方面,“自在版”雖然配備了一些如座椅加熱、電子懷擋、NFC鑰匙等較高級別的配置,但這些功能在競品車型中已十分常見,并無顯著優勢。因此,這些配置的增加并不足以成為價格上漲的合理依據。
比亞迪此舉令人費解,尤其是在海鷗頂配版銷售不佳的背景下。業內推測,“自在版”可能是比亞迪為了降低頂配版價格而采取的一種策略,通過配置微調后以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價格推出,以避免直接降價影響現有用戶的利益。
然而,這一策略似乎并未得到市場的積極回應。歐拉好貓以7.98萬元起售,提供更大的空間和更長的續航,且長城近期正大力促銷;吉利星愿的405公里版本價格更是直逼6萬元。相比之下,比亞迪的“自在版”海鷗顯得頗為尷尬,定位模糊,難以吸引消費者。
比亞迪此舉或許是為了維護品牌形象和價格體系,但“自在版”的推出卻未能如愿以償。海鷗曾以其高性價比在5-8萬元純電小車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如今卻似乎有些迷失方向。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比亞迪需要更加精準的市場定位和價格策略來鞏固其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