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埃隆·馬斯克麾下的Neuralink公司在腦機接口(BCI)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該公司研發的N1腦植入設備,已成功應用于七名患者,這一數字相比今年早些時候有了顯著增長。巴羅神經學研究所透露,這些患者正積極使用該設備,平均每周操作時間達到50小時,個別患者甚至超過了100小時。
值得注意的是,脊髓受損患者Alex正計劃通過N1設備與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機械手相連,以實現更精細的操作。馬斯克對此表示樂觀,他認為未來人們或許能借助Neuralink完全操控Optimus。N1設備主要針對頸椎脊髓損傷及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患者設計,使他們能夠僅憑意念操控計算機。通過與計算機藍牙連接,患者能夠移動光標、打字、瀏覽網頁乃至玩游戲。
Neuralink的首位人類受試者諾蘭德·阿巴烏分享了使用體驗,他表示只需在腦海中想象操作過程,便能完成相應指令。盡管目前光標控制的精確度尚未達到完美,但他仍將這次經歷視為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突破,并堅信BCI技術未來會普及至每個人。
在這七名患者中,有六人參與了巴羅神經學研究所的PRIME研究項目。該項目旨在驗證N1植入設備、R1手術機器人以及N1用戶應用程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目前尚未有腦機接口設備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正式批準。
除了阿巴烏,其他患者也因N1設備而受益。例如,曾從事機械零部件制造工作的亞歷克斯,因手臂功能喪失無法繼續工作,現在他能借助N1設備和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設計3D機械零部件。布拉德是首位接受N1植入的ALS患者,而邁克則因ALS無法繼續在戶外工作,成為首位全職使用N1設備的員工,現在他可以在家中繼續從事測量工作。因摩托車事故癱瘓的退伍軍人RJ,也能通過N1設備改善生活質量。
盡管Neuralink在腦機接口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仍面臨來自Echo、Synchron等其他BCI初創公司的競爭。Synchron的設備已植入10人,并即將成為首個與蘋果設備藍牙連接的BCI設備。與Neuralink不同,Synchron的設備植入位置在大腦上方的靜脈處,而非鉆入頭骨。盡管技術路徑各異,但這些公司的共同目標是利用腦機接口技術,提升嚴重殘疾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