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車市場,一種名為“0公里二手車”的現象悄然興起,并迅速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些車輛雖然名義上已成為二手車,但實際上行駛里程幾乎為零,通常是由新車經過上牌流程后直接轉售而來。
老詹,一個在二手車行業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的資深車商,年初時因聽說這類車輛利潤可觀,決定大量進貨。他購入了七輛0公里新能源車,原本期待能大賺一筆。然而,隨著市場的變化,這些車輛的價格迅速下跌,老詹手中的庫存開始變得棘手。
據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透露,這種0公里二手車現象在行業內已普遍存在,并在懂車帝、瓜子、閑魚等線上平臺上被數千家公司銷售。這種銷售模式不僅擾亂了汽車銷售市場的秩序,還可能導致車企銷售數據的失真。
為了規范整治這一亂象,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召集車企和相關行業機構召開了座談會。與此同時,0公里二手車現象也引發了社會輿論的廣泛討論,成為汽車市場上的一大熱點話題。
實際上,0公里二手車并非新鮮事物。在二手車市場,這類車輛通常被稱為“準新車”,以避免因具體的0公里描述而引發監管和售后糾紛。它們的主要特點是行駛里程在0-1000公里內,但手續齊全,名義上已成為二手車。
老詹回憶說,十幾年前他就曾接觸過0公里車。當時,有客戶想要一輛國內未引進的手動擋保時捷,他通過海外渠道購入了這輛車,并通過天津港報關、繳稅、上牌等流程合規地將其引入國內。這輛車不僅讓他賺了3萬元,還在車圈內站穩了腳跟。
然而,近年來,隨著二手車市場的興起和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0公里二手車現象逐漸泛濫。這些車輛的主要消費群體包括剛畢業的年輕人、在外務工想風光回鄉的中年群體以及將車作為生產工具的司機等。對他們來說,0公里二手車既兼顧了成本又滿足了體面需求。
但0公里二手車的背后,也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一方面,部分車企為了沖銷量,會與經銷商合作,將新車以公司或個人的名義買下并上牌,再折價轉給二手車商進行二次銷售。這種做法雖然對車企、經銷商和二手車商來說都有共贏之處,但卻擾亂了市場秩序。
另一方面,一些退訂車、庫存車以及經銷商為了回款而急于處理的車輛也會被貼上0公里的標簽,流入二手車市場。這些車輛雖然手續齊全、車況良好,但背后卻可能隱藏著各種復雜的利益關系。
0公里二手車還成為了一些海外客戶的搶手貨。在廣州的二手車市場,有不少來自中亞、中東以及非洲國家的淘車客會向車商提出收購里程少于500公里的新能源車。這些車輛不僅價格實惠,而且外觀幾乎全新,非常符合他們的需求。
然而,隨著0公里二手車現象的泛濫,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一些車商為了謀取暴利,開始利用這種銷售模式進行欺詐行為。他們可能會將事故車、泡水車等經過修復后冒充0公里二手車進行銷售,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風險。
為了規范二手車市場,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已經開始采取行動。他們加強了對二手車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大了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并呼吁廣大消費者在購買二手車時要保持警惕,選擇正規渠道進行購買。
老詹看著手中剩下的三輛0公里新能源車,無奈地搖了搖頭。他說:“以后再也不碰這些車了。車應該是商品,而不是投機的工具。”他的經歷也提醒著廣大車商和消費者,在面對0公里二手車這種新興銷售模式時,要保持理性思考,切勿盲目跟風。
隨著二手車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規范和措施出臺,以保障市場的公平競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呼吁廣大車商和消費者要共同維護一個健康、有序的二手車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