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的廣袤舞臺上,一顆名為“C/2014 UN271”的巨型彗星悄然登場,它的身影首次被捕捉到是在2014年,由“暗能量巡天”項目記錄,但當時并未引起科學家們的特別注意。
時間流轉至2021年,通過一種創新的算法,科學家們終于發現了這顆彗星的存在。初步推測顯示,它的直徑不小于100公里,堪稱龐然大物。隨著觀測數據的積累,關于“C/2014 UN271”的更多細節逐漸浮出水面:其質量驚人,達到了500萬億噸,直徑更是精確測定為約137公里,以每小時35.4萬公里的速度穿梭于星際之間。
令人矚目的是,這顆彗星與地球的距離在不斷拉近。從2014年的29.9個天文單位,到2022年已縮減至18.3個天文單位,而截至目前,距離已縮短至約16.6個天文單位。這一趨勢不禁讓人擔憂,這顆巨大的彗星是否會與地球發生碰撞。
回溯歷史,6600萬年前終結恐龍時代的小行星,其直徑不過10公里,質量也僅為2萬億噸左右。相比之下,“C/2014 UN271”無疑更為龐大,其潛在威脅不言而喻。然而,幸運的是,經過科學家們的持續追蹤與精確計算,這顆彗星的運行軌道已被清晰描繪。
其軌道呈狹長橢圓形,且與太陽系的黃道面存在顯著傾角。目前,它正從南天區向北天區移動,意味著它將在未來某個時刻穿過黃道面。但只有在穿越黃道面時,其位置恰好與地球重合,才有可能發生碰撞。而根據科學家的精確計算,“C/2014 UN271”將于2031年8月8日左右穿過黃道面,此時它與太陽的距離約為12個天文單位。而其距離地球最近的時間點,則是2031年4月5日左右,但即便如此,兩者之間的距離也仍有約10.1個天文單位之遙。
換言之,盡管“C/2014 UN271”看似正朝地球逼近,但在達到這一最近距離后,它將轉而遠離地球。土星公轉軌道的半長軸約為9.6個天文單位,這意味著即便在“C/2014 UN271”最接近地球的時刻,它也遠在土星軌道之外,因此與地球發生碰撞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盡管“C/2014 UN271”體積龐大,但由于距離遙遠,其亮度并不足以被肉眼直接觀測??茖W家預測,在其最亮的2031年,其視星等也僅為約13等,遠低于肉眼可見的6等天體。因此,想要一睹這顆巨型彗星的風采,還需借助專業的天文望遠鏡。